第181章 老刘若愿意,可直接称帝!曹操:逼我杀曹丕?杀我自己儿子? (第1/3页)
萧和先前为什么担心,迎了天子是把双刃剑?
不就是担心刘协正值壮年,不甘心做一个有名无实的虚君,必会变着法的折腾,试图从刘备手中抢夺兵权么。
对付这样一个有“野心”的天子,曹操自然不怕。
杀就完事。
你敢折腾,我就敢杀,杀光忠于你的汉臣,剪除掉你的羽翼,把你杀成孤家寡人,再也蹦跶不出花样来。
刘备自然不可能学曹操,更不可能对那些忠于天子的汉臣下毒手。
可不用点霸道手段,不行杀戮,想要压制住天子的折腾,那就有点难办了。
现下好了,天子死在了曹军手里,萧和的担忧直接就不存在了。
天子陨命,帝位空悬,身为刘氏子孙,手握江南半壁,刘备如果愿意,甚至可以直接继承大统,登基称帝!
当然,这个时候就称帝,步子确实是迈的有点大了。
毕竟江东初定,刘备手中所握,不过一个荆州和半个扬州,还不具备称帝的硬实力。
那就先立一个天子,稍微过渡一下。
立新帝,首选自然是刘协一脉,血统名份最正嘛。
而刘协只有一子,乃济阴王刘熙,恰好逃过了一劫,被赵云给接了回来。
关键这个刘熙,年不过五岁而已。
一个五岁的孩子,他能有什么野心?懂得什么叫权力?又能折腾出什么名堂来?对刘备又能有什么威胁?
刘备立了这刘熙为帝,便能将大义名份握于手中,借之来招揽天下拥汉反曹之士。
还能放心大胆,率军去讨灭曹贼,收复中原,而不必担心家里边有个年富力强的天子,时时刻刻在算计他,拖他的后腿。
完美啊…
萧和嘴角暗暗上扬,心中那块大石头,渐渐落地。
“萧军师!”
一个沉重的声音,打断了萧和的思绪。
抬头一看,只见孔融面带着悲重,正向自己走来。
时隔不到一月,这位当世大儒,头发竟已白了一半,形容也憔悴了许多,仿佛一夜之间老了十几岁。
显然是天子之死,给了他精神上沉重一击。
“孔少府,天子…”
萧和迎上前拱手一礼,想要安慰孔融,一时却又无从开口。
孔融则是从怀中取出一块血布,颤巍巍的捧了他,说道:
“萧军师,此乃天子遗诏,烦请转呈于玄德公吧。”
天子遗诏?
萧和忙是低头将那血诏展开。
封皇叔刘备为大将军,辅佐济阴刘熙继承大统,讨灭曹贼…
萧和眼眸中,一道惊喜掠起。
这道天子遗诏,还真是意外之喜!
有了这道诏书,意味着老刘可名正言顺,扶刘熙继位,更可名正言顺的以大将军身份,来执掌军政大权,讨伐曹操!
天子遗诏在手,天子唯一的皇子也在这里,从此这大义名份,将彻彻底底转到老刘手中!
萧和心下岂能不为之惊喜。
只是这种事,只能搁在心里,自然不能表露出来,何况还是当着孔融的面。
“孔少府,这道遗诏是怎么回事,天子到底又是如何被害?”
萧和压下了心中暗喜,不禁又生好奇,想要知道天子是在何种心态下,写下了这道托孤遗诏。
孔融一声唉叹,便将前因后果,含泪道出。
当听孔融说到,天子为了拖住曹军追兵,为他们争取过河时间,临死之前拼尽最后一口气跃下御辇时,萧和不禁心头一震。
一股肃然起敬之意油然而生。
不得不承认,当初萧和确实萌生过,暗中使计替刘备除掉天子这个绊脚石的想法。
不过权衡再三后,他却还是没有付诸于行动。
一者考虑到刘备奉行的是仁义之道,干的是匡扶汉室的伟业,自己身为刘备之臣,却暗中对汉家天子下黑手,有悖于刘备的理念。
二者又想那位天子,虽然不是省油的灯,可他折腾了半辈子,都是为从曹操手中夺回大权,为了力挽狂澜,支撑起大汉这座将倾的大厦。
对这样一位有担当,有血性的天子下黑手,萧和也心中有愧。
于是思虑再三,便放弃了那一闪而过的念头。
如今看来,他当日的选择是正确的。
天子临死之前还心念着兴复汉室,还能做出跃车阻挡曹军的壮举,确实是一个有担当,值得世人尊敬的天子。
“可惜呀,若是生在太平盛世,天子必是一位贤君…”
萧和一声慨叹,尔后将那血诏交还给孔融,拱手道:
“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