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凡阻兴汉者,管你姓曹姓刘,皆诛!刘备:这大汉就由我一人来扶! (第2/3页)
,却仍阻拦不住,现下连北方籍的士卒都开始出逃。”
“由此可判断,城中曹军军心已濒临瓦解,且城西数处城墙,已被浸泡到将要陷塌的地步。”
“统以为,最迟后日,水位再降一半时,我们便可四面攻城,必可摧枯拉朽般破之!”
庞统指着沙盘,满脸自信的分析道。
张飞等众将,尽皆热血激荡,无不憋着一股劲,想要争立先登之功。
刘备眼中亦是豪意燃烧,目光看向了萧和。
萧和一笑,却道:
“寿春城现下就是一座纸糊的城,只消被我们轻轻一踹,必定轰然倒塌,这一点想必曹仁比我们更清楚。”
“曹仁可不是那种坐以待毙之徒,和猜想不等我军动手,恐怕他就要卷铺盖开溜了…”
此言一出,帐中瞬间安静下来。
刘备眼眸微微一转,忙问道:
“伯温你的意思时,曹仁可能会放弃寿春城,弃城突围?”
萧和微微点头。
刘备目光盯着沙盘,捋着细髯点头道:
“伯温的顾虑不无道理,现下寿春城是内外交困,以吾对曹仁的了解,他不可能看不出大势已去。”
“嗯,看来我们得有所部署,阻击其弃城突围才是!”
刘备话音方落,丁奉便派人来报,称其率巡船视寿春南门时,捕获了一名越城出逃的黑衣人。
那人不是寻常士卒,自称乃是刘晔家奴,奉其主之命潜出城来有密事求见。
刘晔的家奴?
刘备身形微动,眼眸中闪过一道喜色。
刘晔,这位出身刘氏皇族,却甘为曹操谋士的同宗,当此危难之际,突然派家奴来见自己?
不用猜,这必是见寿春势危,想要来改投自己这个同宗兄弟了。
刘备精神一振,当即喝令将来人传入。
须臾,那心腹家奴,已跪倒在了帐前。
果然不出所料。
那家奴献上了刘晔的亲笔信,宣称要弃暗投明,归顺刘备这位同宗,且他共匡汉室。
刘备接过书信细观,不由大喜。
旁人来归倒也罢了,刘晔来降却意义重大啊。
这位不光是曹操的谋士,更是根红苗正的汉室宗亲,刘氏皇族。
刘晔若能来降,某种意义上为天下的刘氏皇族做了一个榜样,将促使他们纷拥来归,来相助他刘备,共扶他们刘汉社稷!
“你主刘子扬,当真愿归降我们大将军?”
刘备对自家同宗,天然有亲近感,萧和却没那么容易轻信。
“我家主人说了,当年他投奔曹操,乃是误认为曹操乃大汉忠臣,想要助他匡扶刘家社稷。”
“谁想曹操自灭袁氏之后,便日渐显露出谋朝篡位之心,甚至还纵容其子弑杀天子,其汉贼奸臣的本性,已是昭然若揭。”
“我家主人看清楚了曹操真面目,早已心怀背弃曹贼,转投大将军之心,只是苦于没有觅得良机。”
“现下他终于等到了机会,故而派小人冒死出城,向大将军表明归顺之心!”
黑衣家奴说着叩首在地,恳求道:
“我家主公恳请大将军念在同宗之情的份上,能宽恕他先前误投曹贼之罪,给他们一个将功补过,助大将军共匡刘家江山社稷的机会!”
这番慷慨陈词,有理有据,合情合理,似乎找不出什么漏洞。
刘备显然是信了。
萧和眼中的疑色,却始终难消。
毕竟他是看过剧本的人。
刘晔嘴上说着志在匡扶汉室,可他生平却从未做过一件匡扶汉室之事,全都是在帮着曹操扫清篡汉的绊脚石。
荀彧好歹还反对过曹操称魏公。
这个刘晔呢,从曹操称公称王,再到曹丕废汉称帝,他是一个屁都没放过,甚至还参与了劝进上表。
这样一个“识时务”之人,尽忠职守侍奉了曹家三代的曹魏元老,萧和能信他就见鬼了。
“大将军,我家主公为表诚意,这里还有一桩机密献于大将军,以助大将军攻取寿春,一举歼灭曹仁淮南军团!”
说着那黑衣家奴,便将一道密信,献了上来。
这番话,不由令刘备大为惊喜,当即令陈到宣读出来。
刘晔在信中声称,杨修已劝服曹仁,趁刘备尚未攻城之时,率两万余曹军弃城突围。
曹仁原定之计划,乃是令周泰张昭等江东降臣,率孙权旧部,佯装主力从北门突围,假意要抢渡淮水逃往龙亢,以吸引刘军主力。
到时曹仁则自率北方籍嫡系,自西门突围,趁刘军西面兵力被抽调之机一举杀出一条血路,向西逃往阳泉一线。
“果然如伯温你所料,曹仁当真要逃!”
刘备欣喜的目光急看向萧和。
萧和真是把曹仁看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