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汉天子诏令:大将军刘备建国号楚,定都襄阳,进位楚公! (第2/3页)
威胁”天子之嫌。
有这一层顾虑,老刘还真未必愿意接受天子封公。
“子龙言之有理,曹操既敢纵容其子弑君,为谋朝篡位,自然可不择手段,无视天下人悠悠之口。”
“大将军行的是王道仁义,志在匡扶汉室,哪怕有天子明诏,大将军忌惮于天下人议论,也未必敢奉诏进位为公。”
诸葛亮重重点头,认同了赵云的顾虑。
一时间,堂中众议论再起,众人都在商量着,该如何说服刘备奉诏才是。
诸葛亮眼珠微微一转,却笑看向了萧和:
“伯温,当年樊城之时,大将军亦是顾虑重重,不肯发兵奇袭襄阳,却最终为你说服。”
“依亮之见,此番也唯有你萧伯温,方有能力说服大将军。”
“伯温,这份重担,我们就拜托你了。”
说着诸葛亮便拱手一揖,一副郑重相托的架势。
众人眼眸一亮,尽皆向萧和轰然一揖,满眼期许的郑重托付。
萧和无奈的瞥了诸葛亮一眼,却是心下暗暗叫苦。
孔明你也是真会给我出难题。
老刘那性格你还不了解么,在用人用兵上,自然是从谏如流,言听计从。
可在这种涉及到声名毁誉的事上,老刘却有着自己近乎偏执的坚持。
往好了说是有底线,往不好了说,便是太过于计较声名。
老刘这种性格,总之就是把双刃剑吧。
你明知老刘这般性情,还把这难题抛给我,多少有点不太厚道吧…
“既然如此,和只能尽力而为吧…”
抱怨归抱怨,萧和也不好负了众人所托,只得硬着头皮接下了这差事。
计议已定,众人便开始分头行事。
做为文官谋臣之首,诸葛亮跟萧和自然是要起表率作用,带头向天子刘熙上表,加封刘备为国公,以彰其功。
两人一带头,糜竺,简雍,赵云,黄忠,鲁肃,顾雍等京官们,迅速跟进上表。
紧接着,关羽,张飞两位分都荆扬军事的大将,立刻也上表天子。
随后荆州扬州交州,三州的刺史郡守们,亦随之上表。
一时间,江南半壁,无数道上表,如雪片般送往了应天,皆奏请天子,加封大将军刘备为国公。
天子年幼,诏令自然是出自于太后伏氏之手。
伏太后遂顺应文武百官所请,以天子名义下诏,加封刘备为国公。
不出所料,刘备毫不犹豫的辞拒了天子策封。
两天后,萧和带着百官的委任,入大将军府来劝说刘备奉诏。
“伯温啊,朝野的那些上表,都是你和孔明,还有云长他们搞出来的吧?”
一见面,萧和汤茶还未喝一口,刘备便苦笑着问道。
“这个嘛…”
萧和认也不是,不认也不是,只得低头呷起了汤茶。
“吾知你们是一番好意,可你们有没有想过,今曹操僭越称公,吾若也建国封公,岂非为天下人议论,说我刘备欲仿效曹操谋朝篡位?”
“今吾迎奉天子,总揽百官朝政,吾若奉诏进位为公,世人必会认为是我逼迫天子下诏,封为我公!”
“天下悠悠之口,我刘备岂能不顾?”
“你们的这一番好意,却将备置于了炉火上烤啊!”
刘备也是推心置腹,掏心掏肺的与萧和道出了心中顾虑。
萧和轻叹一声,放下了茶碗。
“大将军行事每每与曹操相反,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大将军乃是奉天子以讨不大臣。”
“大将军不欲效仿曹操,不愿给世人落下一个挟君的口实,这和等都明白大将军的苦衷。”
萧和话锋一转,接着说道:
“可大将军有没有想过,曹操所以建国封公,正是为名正言顺给北方豪杰封官许爵,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