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让刘备取代朱元璋!时代变了,以我北府虎狼之兵,堂堂正正破之! (第2/3页)
商应战方略。
现下三州之兵,皆已改为了府兵。
以京师应天为中心,应天以西荆州府兵,称之为西府兵,应天以南江东诸郡之兵,则称之为南府兵。
应天以北,以长江为界,广陵,九江,庐江等淮南诸郡府兵,则称之为北府兵。
众臣推算,曹操此番南侵,核心战略目标,必为收复淮南,将战线重新推至长江。
淮南之重,寿春也。
如此,则曹操必会率其主力,自颍水南下攻取颍口,尔后顺淮水东下百里攻取寿春。
那么楚军迎击战略,自然是针锋相对,以刘备亲率南府兵迎战伪魏主力,以关羽统帅西府兵迎战颍川南下魏军,以张飞统北府兵迎战徐州南下之敌。
刘备听得众人分析,微微点头,亦有此意。
“伯温,众臣所议战略,你以为如何?”
刘备见萧和盯着地图若所思,似乎有不同见解,便没有拍板擅作决断。
萧和酝酿已定,遂起身朗声道:
“楚公,臣以为,楚公当令翼德将军,打着楚公旗号,佯率南府军迎战曹贼于颍口。”
“楚公则当假借翼德将军旗号,率北府兵出盱眙,击破徐州南下之敌,尔后趁势沿泗水北上,夺取徐州!”
府堂内,议论再起。
刘备眼眸一动,目光落在了地图上。
他自然看得出来,萧和这是要使一招声东击西之计。
也就是将收复中原的主攻方向,由中路豫州变为东路徐州。
可为什么这么变?
萧和起身,来到地图前,抬手一指:
“豫州一马平川,无险可恃,易攻而难守,最有利于伪魏发挥骑兵优势。”
“其境内虽有诸道水系,却河窄水浅,并不利于我水军大船通行。”
“故豫州纵然拿得下,却未必守得住!”
“徐州则不同,既有泗水方便我大船通行,其北部又有泰山可为屏障险阻,可限制伪魏骑兵肆意来去。”
“如此,则徐州我们拿得下,也守得住!”
听到这里,刘备和诸葛亮等众臣,皆是不由自主站了起来,齐齐聚于了壁上所悬的地图前。
萧和手向西北一指,接着说道:
“拿下徐州后,我们可自彭城北上,战船沿泗水一路北上,经巨野泽北出濮阳入河,一举将黄河截断,如此青州可不战而下也!”
“尔后水陆大军沿黄河西进,破白马,取延津,西据虎牢,截断河南河北联系。”
“如此,河南诸州可不战而下,中原传檄可定也!”
萧和以气吞山河之势,将他北伐收复中原的宏图伟略和盘托出。
这一道北伐战略,倒也不是他一拍脑门想出来的,而是有成功先例的。
这个先例,就是朱元璋。
曾经历史上,唯一由南向北北伐成功,一统天下的开国之主。
当年朱元璋灭陈友谅,诛张士诚,一统江南半壁,建立明朝之后,就是走的这条路线北伐收复中原。
还有半个成功的例子,便是那位气吞万里如虎的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
当年刘裕收复中原,西取关中,便是以水军为主力,由淮入泗北出徐州,再入黄河,尔后一路沿河西进,直至攻入关中灭秦。
可惜的是,刘裕的北伐只止步于饮马黄河,所以只能算半个成功先例。
有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