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 > 第253章 要么做皇帝要么死!刘备:既无回头路可走,孤就进位为楚王吧!

第253章 要么做皇帝要么死!刘备:既无回头路可走,孤就进位为楚王吧!

    第253章 要么做皇帝要么死!刘备:既无回头路可走,孤就进位为楚王吧! (第1/3页)

    曹操要称王!

    实际上,从他建国封公那一天起,他就知道自己已没有回头的机会。

    他也没打算回头。

    废汉自立,取而代之…这是刘协被杀那一天起,他心中就已萌生的念头。

    先称魏公,尔后挥师南下,凭着收复淮南,饮马长江之功,趁势再进一步进位为王…

    这是前番南征前,他心中就已拟定的步骤。

    谁料南征以惨败收场,非但无功还痛失两州,声望大跌。

    这种局面下,曹操原本是没底气再进一步。

    谁想这个时候,陈群等士人献上了九品中正制。

    士家豪姓们有求于他,机会这不就来了么。

    我给你们选官之权,你们全力拥戴我进位为王,再出钱出人保我曹魏江山,助我荡灭刘备,一统天下。

    双赢啊…

    关键是曹丕这孩子懂事,还主动替他这个当爹的,说出了不好搬上台面的话。

    曹操焉有不顺水推舟的道理。

    曹丕大喜,欣然一拱手:

    “父亲放心,一切交给儿臣,儿臣知道该怎么做。”

    曹操满意的点点头,拂手示意二子退下。

    曹丕得到了曹操久违的嘉许,心中自然是欣喜若狂,欢欢喜喜告退而去。

    曹冲眼见曹操贪图眼前之利,决意与士族们达成这桩交易,遂不敢再劝,只能暗叹一声,默默告退而去。

    曹操望着两个儿子背影,心中却是五味杂陈。

    “子桓这孩子虽才略平庸,却最懂孤,又知变通,分得清轻重缓急。”

    “仓舒虽聪明绝顶,却不善揣摩孤心思,欠缺几变圆滑变通,御下的权谋手段也不及子桓。”

    “孤当真该立仓舒为我大魏储君吗?”

    曹操喃喃自语,陷入了沉思之中。

    思来想去,终究难做决断,曹操索性不再去想。

    他起身下阶,走到了堂门外,负手立于高阶之下,远望向了南方。

    “刘备,你以为你夺了孤青徐二州,灭了孤十万兵马,你就扭转了强弱攻守之势了吗?”

    “孤有的是手段收拾你。”

    “孤就先借士族之力,灭了你这个生平大敌,尔后再收拾那班自以为是之徒。”

    “嘿嘿——”

    曹操捋着短髯,嘴角钩起一抹得意自负的冷笑。

    …

    三天后,魏国群臣开始向许都上表。

    从朝廷到州郡,从三公到太守,从曹氏夏侯氏宗室到外姓诸臣…

    兖州,豫州,司州,冀州,幽州,并州…

    钟繇,王朗,华歆,夏侯惇,曹仁,陈群,程昱,董昭,司马懿…

    雪片般的上表,从四面八方飞往许都,奏请那位天子,为曹操加封王爵,以彰曹操之功。

    至于曹操的功劳,无非还是讨灭袁氏,收复河北,平定关中等等这些老掉牙的旧黄历。

    失淮南,失徐州,失青州这些丢人之事,众臣们自然是默契的只字不提。

    许都那位少帝之子,自然也很识趣,当即一道圣旨送往邺城,要加封曹操为魏王。

    为堵天下人悠悠之口,曹操自然是义正严辞的拒绝。

    于是钟繇等众臣,少不了要苦苦劝进,那位天子也两度下诏,“逼迫”曹操称王。

    在历时一月拉扯,演足了三让三辞的戏码后,曹操才被迫接受了天子旨意。

    时年秋。

    曹操正式进封魏王,改魏公国为魏王国,食邑五万户,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出入皆以天子之礼。

    …

    应天,萧府。

    诸葛亮,鲁肃,庞统,糜竺…

    身在京师的大楚智囊们,齐聚于萧和府上,共商科举制的推行细节。

    “伯温,你这科举制与先前所创之均田府兵制,当真是相得益彰。”

    “均田制可令国富,府兵制可使兵强,这科举制又能为国家尽收天下英才。”

    “此三制实施,我大汉朝中兴指日可待也!”

    诸葛亮手捧着刚刚拟定的科举细则,口中是唏嘘不已,啧啧慨叹。

    鲁肃等人纷纷称是。

    庞统却捧起手中那张竹纸,啧啧赞道:

    “还有萧军师所造这竹纸,当真是比蔡侯纸好用十倍,听闻价格还不及蔡侯纸一成,更遑论简牍。”

    “依我之见,别看这只是区区一张白纸,其份量之重,只怕不逊于萧军师这科举制呀。”

    庞统眼光显然要比其他人刁钻许多,看出了这竹纸的意义所在。

    诸葛亮若有所思良久,点头道:

    “士元言之有理,此纸价格低廉,若以此纸来代替简牍作书,岂非连贩夫走卒,乡野百姓都看得起书?”

    “书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