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要么做皇帝要么死!刘备:既无回头路可走,孤就进位为楚王吧! (第3/3页)
领神会,明白了萧和之意。
楚国的这一众顶级智囊们,就此在萧和府中定下了计议。
于是在接下来一个月内,轰轰烈烈的劝进风潮,就此掀起。
诸葛亮和萧和率先带头上表,奏请天子晋封刘备为王,以彰刘备收复青徐二州的大功。
两位文臣之首一带头,庞统,鲁肃,徐庶,顾雍,陆逊,糜竺,法正等谋臣文官,纷纷上表跟进。
紧接着,关羽这位武将之首,也带着张飞,赵云,魏延,甘宁,黄忠,文聘,张辽等众武将,纷纷上表天子。
尔后便是荆州,扬州,徐州,青州各刺史郡守等地方官,雪片般的劝进上表,送往了应天,送到了天子手中。
伏太后自然也能看得清大势,旋即授意天子下旨,加封刘备为王。
只是这封王的诏送,送往楚公府时,却被刘备断然拒绝。
大家伙都知道,刘备的推辞和曹操的推辞是不一样的。
曹操三辞三请,不过是走个过场,在演戏罢了。
刘备他是真不敢受啊。
无他,就是刘备要脸而已。
他怕天下悠悠之口,指责他仿效曹操那逆贼,逼迫天子下诏封他为王。
这场轰轰烈烈的劝进风潮,就此卡在了这里。
鉴于前番老刘称公时,也是为萧和所劝服,于是这一次劝说老刘进位为王的重担,众同僚们很默契的就全压在了萧和肩膀上。
萧和推辞不得,只得受众臣所托,来到了魏公府。
“伯温,孤就知道你一定会来。”
“若孤没猜错的话,你此番前来,必是想说服孤接受陛下的旨意,学那曹贼僭越称王吧?”
萧和刚踏进门,刘备便戳穿了他的来意。
“楚公英明睿断,臣的心思果然都瞒不过楚公。”
萧和也是自嘲一笑,尔后却道:
“不过楚公后边那句话,臣却不敢苟同。”
“高祖有遗训,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故曹贼称王是为僭越谋逆。”
“楚公乃刘氏皇族,身负收复青徐之功,既有天子明诏,又有百官拥奉,可谓是名正言顺,理所当然。”
“臣不太明白,楚公进位为王,为何就成了僭越?”
这一问,把老刘备问到哑口无言。
萧和这话没毛病啊,你姓刘,有大功,天子有诏,百官拥护,进位为王可不就是名正言顺嘛。
刘备憋了片刻后,苦笑着一摆手:
“罢了,孤就算是长了十张嘴,又怎么可能说过伯温你?”
“只是就算名正言顺,孤也…”
“楚公!”
萧和打断了刘备,神色转为肃然,正色道:
“什么为了兴复大汉,什么顺应天意民心,什么与曹贼争夺人心这些大义凛然的理由,臣当年已同楚公说过,今日就不说了。”
“臣只想请楚公问问自己的本心,时值今日,楚公手握半壁河山,麾下拥兵数十万,无数良将谋臣誓死追随,楚公当真对金殿上那个位子,还没有半点动心吗?”
刘备心头蓦然一震。
萧和则目光如刃,继续质问道:
“臣还想再问楚公一句,楚公莫非以为,从进位为公那一天起,这条前路除了硬着头皮走到最后之外,还有回头的可能吗?”
刘备陷入沉默。
这一次,萧和没有再讲那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选择了直指刘备本心。
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
古往今来的帝王,并非是谁生来就怀有做皇帝的雄心壮志。
绝大多数人,不过是为大势所趋而已。
萧和不相信,大势已到如此地步,老刘对那九五至尊之位,还能没有半分动心!
此乃“利诱”。
至于后边那番话,则是要提醒老刘,你答应做楚公那天起,你就已经没有回头路。
要么一条道走到底,登上皇帝宝座,要么就是身死名灭。
此乃“威逼”。
于是在萧和的“威逼利诱”之下,刘备陷入了长久的沉思权衡之中。
萧和也不再多言,静待刘备做出决断。
许久许久后,一声意味长的叹息声响起,打破了沉寂。
那是一声既含有无奈,又蕴藏着决断的叹息。
深吸一口气后,刘备决毅的目光看向萧和:
“伯温,你说的没错,尔等已追随孤,走到了这里,焉有回头之理。”
“这条路,我们便君臣并行,一直走到终点吧!”
萧和笑了。
主臣二人,相视大笑。
…
时年秋,刘备奉天子明诏,进位为楚王。
当日,诏告四方,颁布科举之制,大封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