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 > 第三百五十三章 南疆之变,向辽国复仇

第三百五十三章 南疆之变,向辽国复仇

    第三百五十三章 南疆之变,向辽国复仇 (第1/3页)

    九月,秦国丰收。

    金州的牧草长势喜人,牧民们赶着成群的牛羊出栏;甘肃的麦田金黄一片,栗穗饱满沉甸甸;西州的瓜果堆满了集市,灵州的新粮也已入仓。

    各地捷报接连传到龙城,李骁虽心中欢喜,却仍谨慎地命锦衣卫前往各地探查。

    数日后,锦衣卫回报,各地风调雨顺,无大规模天灾,丰收属实,李骁这才彻底放下心来。

    下令除了必要开支之外,所有粮食全部入库,储备军粮,为来年可能的战事做准备。

    九月中旬,龙城再次迎来喜事——三豹成亲。

    三豹的未婚妻是关中米脂人,家世算不上显赫,女孩的兄长原是金国基层将领,战败被俘后归顺北疆军。

    虽立了些战功,借着扩军机会也只做到副都尉,妥妥的“寒门”出身。

    但女孩生得眉目清秀,性格温顺,三豹对她一见倾心,非她不娶。

    李骁不仅没有阻止,反而亲自为两人主持了婚礼,他看重的从不是门第高低,而是这场婚事背后的意义。

    通过与金国降兵群体联姻,向所有归顺的金国将士传递“一视同仁”的信号。

    让他们知道,只要为北疆立功,即便出身低微,也能与李氏亲族攀上关系,从而稳定降兵之心,鼓励他们为大秦效力。

    婚礼当天,龙城依旧如二豹成亲时那般热闹,也来了不少金国降兵代表。

    他们看着三豹与新娘拜堂,眼中满是羡慕与感慨,暗自庆幸自己当初选择归顺。

    在北疆,只要有能力、肯出力,便能获得尊重与机会,不论出身,不分彼此,这是在金国从未有过的待遇。

    时光匆匆,转眼便到了冬天。

    金州大地被皑皑白雪覆盖,千里雪封,积雪厚达二尺有余。

    凛冽的寒风中,河西堡却传来了坏消息。

    老太太终究没能熬过这个冬天,过了新年不久,便在睡梦中含笑离世。

    老太太这一辈子,早年跟着李家在金州吃苦,后来随着李骁崛起,终于享上了几年福。

    如今看到嫡孙们尽数成亲,重孙子也有了好几个,心中再无牵挂,走得安详。

    消息传出,龙城上下一片肃穆,王府内外挂起了白幡,葬礼办得极为盛大。

    李骁以王太后礼安葬老太太,北疆各州的官员、将领纷纷赶来吊唁,连远在漠北的大虎、伊犁的二虎也快马加鞭赶回龙城。

    葬礼上,李骁一身素服,亲自扶灵,眼中满是悲痛。

    老太太一走,老爷子的精神也垮了大半。

    往日里,他总爱在后院打铁,或是赶着羊去河边吃草,如今却再也提不起劲。

    整日坐在门前晒太阳,眼神空洞地望着远方,偶尔还会喃喃自语,念着老太太的名字。

    李骁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却也无可奈何。

    生老病死乃是天理,谁也无法阻止。

    趁着冬天战事平息、政务不忙,他时常放下手头的事,陪在老爷子身边,陪他说话,或是默默坐着,尽一份孝心。

    冬去春来,金州、阴山等地的土地渐渐解冻,有些土地是一年一熟,正是春耕的时候。

    田埂上,农民们赶着牛犁地,撒下种子。

    与此同时,东喀喇汗国境内,那些被贵族奴役的农奴们也忙碌起来,在领主的监督下种田,甚至是开垦荒地。

    只因为在二虎的一次次出兵之下,东喀喇汗国向秦国臣服,每年都需要上供大量的粮食。

    这些粮食份额又摊派到所有贵族身上,于是贵族们便只能逼迫农奴加大生产,扩大种植面积,以保证自己的收益不会随着贡粮的出现而减少。

    而就在东喀喇汗国上下为耕种忙的如火如荼之时,伊犁将军府突然传来了一则紧急消息。

    一支辽国军队越过秦国防线,已进入东喀喇汗国境内,命令东喀喇汗国军队即刻前往拦截,不许辽军逃脱。

    姑墨城,原本乃是东喀喇汗国腹地,如今却成了边境城市。

    向西一千里,经过四五座城市便是东喀喇汗国的首府,喀什噶儿。

    消息传到姑墨城,城主阿里,也就是东喀喇汗国国主的亲弟弟,顿时面露惊讶,忍不住自语。

    “北疆军一向自诩天下无敌,怎么会让辽军突破防线?”

    “况且辽国王廷在西边,辽军怎么会从北边过来?”

    他召集城内贵族商议,一个分封领主率先开口:“会不会是辽军与北疆军大战,战败后被断了后路,回不去王廷,只能往咱们这边逃?”

    这话一出,立刻得到众人认可,毕竟北疆军的战力有目共睹,辽军战败逃窜,合情合理。

    可在“是否拦截”的问题上,贵族们却分成了两派。

    一派畏惧北疆的强大,连连说道:“北疆人势大,若是不按他们的命令行事,定然会怪罪下来。”

    “到时候咱们可吃不了兜着走,必须拦截!”

    另一派却满脸愤懑,拍着桌子反驳:“拦截?”

    “北疆人这些年时常来咱们这里劫掠,杀了多少同胞,抢了多少女人,这笔血债还没算清,咱们怎么能帮着仇人?”

    “况且咱们与辽国无冤无仇,早年还是辽国的附属国,若是拦截辽军,岂不是彻底得罪了辽国?”

    这话也有道理,东喀喇汗国早年曾多次帮辽国攻打北疆,却每次都被北疆军打败。

    后来迫于北疆的武力压迫,又因辽国孱弱无力庇护,且一次次向东喀喇汗国增加赋税,逼的实在没有办法了,才不得不臣服北疆。

    割地、和亲、赔款,但对北疆没有一丝的忠诚,对辽国也没有难以化解的仇怨,自然不愿再得罪辽国。

    “可北疆人怪罪下来怎么办?”畏惧北疆的贵族们又问道。

    双方各执一词,吵得不可开交,姑墨城主阿里听得脑袋发疼。

    最终,他拍了拍桌子,沉声道:“都别吵了,就按北疆人的命令办,出兵拦截,但以守城为主,不可主动出击。”

    这话看似顺从北疆,实则是缓兵之计。

    表面上做做拦截的样子,让北疆人挑不出错,又不会真的与辽军硬拼,不得罪辽国。

    贵族们全都满意了,也知道这是目前最稳妥的办法,便纷纷散去。

    可众人刚走,城主便叫来了自己的心腹,又悄悄召来几名在会议上坚决反对拦截辽军的贵族。

    待房门关上,他说出的第一句话,就让所有人都惊呆了:“咱们不能拦截辽军,反而要帮他们逃走,绝不能让他们落入北疆人手中。”

    原来,城主是个坚定的主战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