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七大恨 (第1/3页)
华夏1430年,也就是公元1209年,春。
金州冰雪消融,万物复苏,一年一度的春耕结束之后。
秦王府颁布征战命令,准备开启全面西征。
整个北疆都仿佛一辆狰狞的钢铁战车,轰鸣的运转前进起来。
龙城外,金色日月战旗迎风猎猎,李骁身着暗金龙纹甲胄,手持骑兵刀,立于城墙之上,城外是密密麻麻的北疆将士与文武百官,气氛庄严肃穆。
李骁目光扫过众人,声音洪亮如钟,缓缓道出西征辽国的“七大恨”。
“诸位将士、兄弟同胞。”
“本王今日在此立誓,必灭辽国,以报血海深仇。”
“我父李东海,当年为辽国镇压金州叛乱,勇冠三军,却遭辽国都督背信弃义,最终战死沙场,尸骨无存。”
“此为一大恨,乃国恨家仇,不共戴天。”
话音刚落,台下将士齐声怒吼,声震天地。
李骁继续说道:“我兄长萧思摩,为辽国镇守北部边疆,多年来抵御外敌,战功赫赫,却因辽国国主耶律直鲁古听信小人谗言,暗中残害。”
“此为二大恨,李家、萧家与耶律氏的仇恨,永世难消。”
萧燕燕站在高台下,听到此处,眼中含泪,却更添几分坚毅——兄长的大仇,终于到了要讨回来的时候了。
“这些年来,本王欲与辽国和平共处,互通有无,可辽国却屡屡犯我边疆,劫掠我秦国边民,烧毁田亩房屋,致使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此等恶行,天理难容。”
“此为三大恨。”李骁的声音带着怒火,城外的将士和百姓们纷纷怒吼,叫嚣着要讨伐辽国,为秦国边民报仇。
“喀喇汗国早已归顺我大秦,成为附属之国,辽国却横加干涉其内政,不许其向我大秦进贡。”
“更悍然派遣军队进攻东喀喇汗国,杀害无辜子民,掠夺女子财物,攻破城池无数,视我大秦威严于无物,毫无半分敬意。”
“此为四大恨。”
“本王念及两国百姓,不愿再起战火,特遣使前往辽国,意图求证误会,重修于好。”
“可耶律直鲁古不仅不听解释,反而下令斩杀我大秦使者,将本王的善意踩在脚下,此乃对我大秦的极致羞辱。”
“此为五大恨。”
说到此处,李骁停顿片刻,眼神愈发锐利:“当年七河之战,辽国战败,本王仁慈,放其残兵返回王廷。”
“可耶律直鲁古不思悔改,反而暗中联合西喀喇汗国、花剌子模等国,意图组建联盟,共同对抗我大秦,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此为六大恨。”
“辽国在西域大肆劫掠古尔王国,抓捕无数奴隶补充军队,恢复实力后,便对我大秦伊犁河防线虎视眈眈,多次派遣探子窥探军情,妄图再次入侵我大秦领土。”
“此为七大恨。”
七大恨说完,李骁举起手中的骑兵刀,指向西方,高声喊道:“耶律直鲁古犯下此等七大罪,天地不容。”
“今日,本王便率领大军西征,不灭辽国,誓不还师。”
“将士们,随本王出征,为死去的亲人报仇,为大秦的尊严而战!”
“不灭辽国,誓不还师!”
“不灭辽国,誓不还师!”
……
城外将士们齐声呐喊,西征的号角,在龙城的上空响起。
“呜呜呜呜~”
号角声中,驻守金州的第一镇铁骑率先动了,黄旗黄甲在阳光下铺展开来,宛若一片金色的海洋,。
紧随其后的是骁骑营的一千两百名士兵,他们身着玄黑甲胄,虽人数不及第一镇,却透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
骁骑营千户李书荣勒住马缰,下意识地转头望向不远处的城墙。
城墙上,一道白色身影格外显眼,三凤穿着白色锦衣棉袄,正朝着大军的方向眺望。
四目相对的瞬间,李书荣心中一暖,随即握紧了手中的马刀,暗自道:“三姑娘,等我回来。”
“这次我定要拿下耶律直鲁古的人头,光明正大地向大王求亲,风风光光地娶你过门。”
说完,他双腿一夹马腹,跟着大部队向前行进。
另一边,李骁正站在城门口,与家人告别。
母亲秦大妮红着眼圈,反复叮嘱:“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打完仗就早点回来,娘在家给你做你爱吃的手抓肉。”
李骁握着母亲的手,点头应道:“娘放心,儿子定会平安回来。”
他看向身边的妻儿,金刀穿着小号的训练服,身姿站得笔直,虽只有七岁,却已有了北疆军人的模样。
“父王,您一定要打败辽国,给舅父报仇。”
金刀的声音稚嫩却坚定,眼中满是对父亲的崇拜。
李骁摸了摸他的头,笑道:“好,父王定不辜负你。”
“你在学堂要好好训练,等父王回来,要看到你成为合格的小战士。”
一旁的弟弟妹妹却没这么坚强,抱着李骁的腿哭个不停,喊着“父王不要走……”。
黄秀儿轻叹一声:“大王从汉地回来才两年,东征刚结束,便又要西征,哎~”
二丫却摇了摇头,眼神中满是敬佩:“大王是草原上的雄鹰,天生就该翱翔在战场上,守护咱们北疆的百姓。”
萧燕燕则更为冷静,她走到李骁身边,递给他一件厚实的披风:“王廷天冷,多披件衣服。”
“我会在龙城打理好后方,等着大军凯旋。”
李骁接过披风,将妻儿拥入怀中,随后翻身上马,不再回头。
身后是家人的牵挂,身前是大秦的未来,这场西征,他只能赢,不能输。
与此同时,龙城外的草原上,挤满了前来送别的百姓。
有人担忧地望着远去的大军,嘴里念叨着家中参军的亲人。
也有人眼中满是兴奋,挥舞着手中的布条,高喊着“大秦必胜”。
此前东征时,第一镇虽伤亡惨重,但胜利归来的将士们不仅赚了钱财,还升了官职。
如今军中补充了不少新兵,他们的家人既担心孩子的安危,更盼着孩子能在战场上立功,为家族争光。
“儿啊!就算是战死,也别给咱们北疆爷们丢人!”
一名满脸沧桑的老汉对着大军远去的方向高声喊道,声音带着颤抖,却透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
北疆的风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