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 第103章 两年半(求订阅!!)

第103章 两年半(求订阅!!)

    第103章 两年半(求订阅!!) (第1/3页)

    这种材料的性能毫无疑问是极为优越的。

    并且,不仅太空电梯能用到这种材料,在其余方面,它也可以发挥极为重要的用途。

    譬如战舰装甲。

    如果自己在战舰的装甲层之中,添加一些这种材料,起到类似混凝土之中钢筋的作用,那么,战舰的装甲强度将会高到什么地步?其生存能力又会提升多少?

    将其应用在种种工业设备的制造之中,它们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又将提升多少?

    不管怎么看,这种材料都具备大规模应用的潜质。

    但唯独有一个问题。

    它的产量太低了。

    就算李青松规划之中的大型量产型生产线——这种生产线规模极为庞大,工艺极为复杂,一条生产线恐怕就需要占地十余万平米,相当于一座大型工厂,平均每天也仅能生产这种材料约2000立方米而已,一年产量约73万立方米。

    这种材料很轻,仅为水的约千分之一,如此,一年产量不过730吨而已。

    这个产量看似很高,但,要在木卫三上建造太空电梯,其直径要达到10米,长度则要达到约4.5万公里才行。

    如此一来,太空电梯自身的体积就将达到大约35.34亿立方米,这条生产线就算全功率生产,也需要差不多5000年时间,才能生产出足够搭建一条太空电梯的用量。

    这很显然是不可接受的。

    只是限于当前技术水平,单条生产线的产能实在无法再提升了。

    换做人类,面临这种情况所能选择的无非就是继续想办法改进工艺,提升这种材料的性能,试图使用更少的这种材料便将太空电梯搭建起来,同时再想办法提升产能,生产出更多的材料。

    但李青松不一样。

    一条生产线需要5000年时间才能生产足够的材料?

    这岂不是说,如果我有1000条生产线的话,那就只需要五年就行?

    我造2500条生产线的话,那就只需要两年半就行?

    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好说的,造!

    反正现在各种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