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 第225章 十万倍

第225章 十万倍

    第225章 十万倍 (第2/3页)

,通用机器人与智能机械在太空之中开始了繁忙的建设。

    在第一台磁单极子探测器之外,此刻,李青松终于拥有了第二台。

    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巨量的氦3和巨量的零部件仍旧源源不断的向太空汇聚。

    在距离飞马座V432恒星数十亿公里的深空,在庞大岩质行星们的拉格朗日点,在气态巨行星与大卫星的拉格朗日点,在距离恒星数千亿公里的更为深空的地方,在远离黄道面的星系角落……

    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之下,众多磁单极子探测器纷纷建成。

    它们像是一张张蜘蛛网一般,在这浩瀚幽深的星空之中悄然张开,等待着不知道何时会出现,会以什么角度撞击而来的“小飞虫”的出现。

    李青松不知道自己的磁单极子探测器什么时候才能捕捉到有价值的信号,又或者自己的理论框架根本就是错的,宇宙之中根本不存在磁单极子这种东西——这也是有可能的。

    李青松只知道,自己张开的“蜘蛛网”的数量越多,捕捉到磁单极子的概率就越高。

    既然如此,那就造下去,一直造下去,纵然是比质子衰变探测器更难建造,成本更高的磁单极子探测器,也造它个一千台出来!

    众多核聚变电站在这一刻,既是能源供应者,同时也是物资生产者,源源不断的提供巨量的氦3,有力的支撑起了李青松那庞大到蓝图人们根本无法想象的建设。

    这一刻,李青松也再度真切的感受到为什么涉及到基础物理理论大规模突破必须要在星系内部进行,而无法在星际航行之中进行。

    单单就以氦3的生产为例,如此众多的氦3,需要多少氘气?需要多少核聚变电站?需要多么庞大的工业实力,多么庞大的物资供应量?

    唯有在物资充沛,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星系之中,如此巨量的物资供应才能得到满足。

    时间便在李青松接连不停的建设之中悄然流逝着,除了维持正常生产、科研之外,李青松以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