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截杀! (第3/3页)
,于是在避难所之中足足生活了一年时间的各种族智慧生命们终于获准离开,开始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对于这次灾难,李青松给出的解释是舰队遭遇了某种特殊的天文事件,而此刻灾难已经过去。
唯有各种族高层们才知晓,危险其实一直没有离开。
时间便在所有知情者的提心吊胆中悄然流逝着,转眼间又是100年时间过去。
依据相对论效应的换算,外部时间已经过去了200多年,己方舰队也已经航行出了170多光年的距离。
这个距离对于空间级文明来说恐怕仍旧不算什么。但这么多年他们都没有再追过来,或许……此次危机已经解除?
怀着慎重的心理,经过多次商讨后,李青松终于做出了决定。
在确保继续追踪人类飞船的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为舰队开启随机机动模式。
于是,在沉寂了数百年时间后,那无数台发动机再次启动,开始以仅有最大功率万分之一的推进力度,推动着这支舰队缓缓改变着方向。
万分之一的推进力度下,它所能为舰队赋予的加速度仅有0.12毫米每二次方秒而已。换算为重力,便仅有地球的8.1万分之一左右,甚至于无法被人体感觉到。
甚至于从外部看来,那些发动机也如同根本没有启动一样,几乎不发出光亮。喷射出去的尾焰也黯淡到需要专门的仪器才能监测到的地步。
发动机便这样启动了足足一年的时间,为舰队带来了约3.8公里每秒的横向速度。
之后,李青松再度随机挑选了一个喷射方向,继续执行了一年时间的微弱推进,如此重复,间或还夹杂一些完全关闭发动机的惯性航行时间。
这支庞大的舰队此刻就像是一只无头苍蝇一般,在这浩瀚的星空之中一会往左,一会往右,一会上一会下,行动之间完全没有规律。
如此,600余年时间悄然流逝,换算为外部时间的话,便是将近1300年的时间,有足足1100多光年的距离被李青松跨越。
但李青松仍旧感觉有些不保险。在接下来的航程之中,李青松仍旧保持着这种随机机动且谨小慎微的模式,又航行了300余年时间,航行出了约500光年的距离,一直到那颗飞星彻底耗光,诸多空天母舰和运输船之中的仓库也清洁溜溜,才最终下定了寻找一个星系停靠的决心。
总的算起来,从遭遇毁灭者文明之后,己方舰队已经航行出了近1700光年的距离。
如果这个距离仍旧无法让自己摆脱毁灭者文明追击的话,那……李青松也没有办法了,只有认命。
“1700光年的距离啊……加上前些年我追击紫月文明的,以及更早时候躲避智械天灾的,总的算起来,我和太阳系的距离,已经有3200多光年了啊……”
3200多光年之外的此地,太阳已经极度黯淡,星等仅有约16等而已。
星等数字越大,星辰越黯淡。在地球上,天气极端良好情况下,人肉眼可见的最黯淡的星星也要有6等左右。
此刻就算以经过了多次基因优化的克隆体的视力,也完全无法看到太阳。
它已经完全淹没到了浩瀚星海之中。
唯有使用大型望远镜,李青松才能看到那颗黯淡的黄色星辰。
心中感叹一番,李青松调转视线,将目光投射到了舰队航行前方的那些星星。
越靠近银心,恒星密度越大。就像是李青松此刻所在的这片星域,因为距离银心比太阳近了3200光年的缘故,恒星密度已经有了较大提升。
太阳周边的恒星密度,约为0.004颗每立方光年。而这里的恒星密度则已经提升到了0.01颗每立方光年左右。也即平均算下来,每半径为2.9光年的球体之中便有一颗恒星。
这里恒星之间的相互距离也较为接近。每两颗最近的恒星之间,距离普遍不超过4光年。
表现在肉眼所看到的场景上,便是这里的星辰愈发繁多,太空愈发璀璨。但也意味着这里的星际空间物质密度较高,辐射也更加强烈。
“恒星多了好啊,恒星多了,干扰才多,我才能更好的隐蔽起来。”
带着这种心思,李青松最终挑选了一个由红矮星为主恒星,周边围绕着总计六颗行星的星系,面对着它开始了减速。
此刻距离最终停泊还需要约七年的减速时间。遥望着那颗越来越亮的星星,李青松心中也多了一抹期待。
全速逃亡的这些年之中,李青松的克隆体们已经和众多智慧生命科学家一道,将来自紫月文明的所有科技数据全部消化吸收完毕,并在紫月文明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以电磁、弱力、强力三种基本作用力相统一为基础物理学的科学框架内,所有具备研究价值的领域全部研究完了。
此时此刻,除非基础物理学再度获得突破,否则李青松的科技将无法再有任何进步。
近几十年来,不仅那些智慧生命科学家,便连李青松都进入到了有些无所事事的地步。
实在没有事情可以做了。
便连工程学层面的,设计哪些实验,进行哪些工程可能有助于己方统一引力,晋升为引力文明的工作都全部做完了。
现在所缺的唯有一点。
足够多的资源与能源。
一旦有了这些东西,那些此刻只存在于纸面上的实验器械和大科学装置、众多学科与领域的研究等立刻就可以开始。
便在这种情况下,李青松的舰队终于减速到了每秒钟仅有十几公里的速度,顺利泊入到了行星旁边。
俯视着这个普普通通、同样荒凉死寂,有可能从诞生之初便从未有过智慧生命造访的星系,李青松心中满是振奋。
“便在这个星系之中完成从强核到引力阶段的突破吧。
我命令……引力工程,启动!”
伴随着从每一艘居住飞船之中爆发出来的欢呼声,一艘又一艘工业飞船、科考飞船、运输飞船等离开主舰队,向着每一颗具备价值的星球飞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