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 第373章 黑洞工厂

第373章 黑洞工厂

    第373章 黑洞工厂 (第2/3页)

洞合并、超新星爆炸之类的剧烈物理事件,哪怕仅仅只是行星级别的碰撞,都有可能被探测到。

    建成之后,李青松便开始了等待。

    他并未等待太久。很快,第一次引力波事件便出现了。

    这一次引力波事件引发的时空畸变程度约为5*10^-23,大约相当于一光年的长度仅仅只变化5000万分之一米。

    对应在这一根长度为10亿公里的柱子上,便等同于这一次引力波事件导致它缩短了2纳米的长度,持续时间约0.3秒。

    那么……

    一根采取强核技术制造,密度极高,原子排列极为紧密有序的柱子,凭空缩短了2纳米的长度,它内部发生了什么?

    这变化导致原子排列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能量呢?排列方式呢?

    李青松知道,这些变化之中,就隐藏着引力子的奥秘。

    之前那仅有0.3秒钟时间,仅仅2纳米的长度变化,这过程之中这根柱子的一切变化都已经被无处不在的探测器所探查到。

    在这么一点时间内,这台探测器便生成了约800万TB的观测数据。

    以元始AI为工具,李青松的数亿名克隆体,加上同属于对应领域的约一亿名科学家全部投入到了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之中。

    在此次引力波事件之后不到五个小时,又一次引力波事件到来。这一次,一号引力望远镜出现了约0.8纳米的长度变化,再度生成了约720万TB的资料。

    平均每天,这台望远镜会观测到大约三次引力波事件。

    而在第二台望远镜建成后,观测到的事件数仍旧是三次,数据量却翻倍了。

    虽然是对同一个引力波事件的探测,但因为角度不同的缘故,所生成的数据也会存在差异,就像是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的形状那样。

    这毫无疑问是有助于更加准确的了解物体原貌的。

    于是每天需要李青松和科学家团队分析的数据量便攀升到了4000万TB左右。

    当十台引力望远镜全部建成后,每天需要分析的数据量更是迅猛暴增到了1.9亿TB左右。

    为此,李青松不得不新建了超过一万座大型超算中心,才算是勉强挡下了这如同海浪一般汹涌的数据流。

    但就算有元始AI协助,李青松与科学家们仍旧忙到昏天黑地,连休息时间都被极大压缩了。

    “也幸好我具备操控克隆体的能力,数据分析与处理的效率足够高。

    换做普通的文明,且不说建造引力望远镜的事情,单单是数据分析与处理,恐怕就得要个几百年时间才能完成。

    唔……或许付出个几百年时间,去一点一点的完成这些数据分析工作才是这宇宙之中的正常状态。像我这样,同时建设十台引力望远镜,在20年内便完成数据分析工作才是异类。”

    这样想着,李青松心中的动力便更强了一些,再度以更加积极饱满的姿态投入到了这似乎用无穷尽的数据的分析之中。

    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着,那10根单根长度达到10亿公里的强核柱子,便终日被不知道从哪儿传过来的引力波如同揉面团一般,不断的压缩、拉伸,不断“震荡”着,不断变化着。

    便在这一次次的变化之中,引力子与物质的交互机制便通过那一层层排列紧密的原子的变化表露了出来,逐渐呈现在了李青松面前,让李青松得以反推出引力子的各种性质。

    这一天,当77656号超算的轰鸣再度停歇,最终计算结果也呈现在电脑终端,然后和其余众多结果组合起来之时,李青松面前,那有关于引力量子化理论所缺失的最后一块拼图,终于拼上了。

    呼……

    李青松长长的出了口气,心中涌现出一股难言的欣喜。

    引力量子化的工作,此时此刻终于完成了。

    引力这个“蛮族”,在这一刻终于被李青松这个“智慧族”所开化,拥有了同属于一个框架的各种数值,可以被同一种物理语言所描述。

    统一引力这一系统性工作的最关键的一个前提,终于具备了。

    这一刻,所有参与了这项工作的科研学者全都热烈的鼓起了掌,欢呼声充斥了每一个科研机构。

    当这一进展扩散到智慧生命族群之中时,虽然并不明白这其中的科学逻辑与原理,但人们同样欢呼庆祝了起来。

    因为人们知晓这件工作的意义,知晓一旦完成了引力量子化的工作,晋升为引力文明的最大障碍便已经被扫除。

    在这普天欢庆的时刻,海默蓝与李青松两人更是亲自出面,召开了一场波及到整个文明每一个种族,也包括人类族、电磁族在内所有人的大规模庆祝活动。

    以大当量氢弹为核心的特种烟花,李青松大手一挥,一次性便燃放了几十万颗。汇聚了所有种族优秀艺术家的文艺表演更是持续了足足五天,所有参与了此次科研攻关的科研学者也受到了英雄般的待遇,李青松更是给了他们长达半年时间的假期。

    “按照人类文明某些文学作品的描述,之前的我大概算是强核巅峰文明,此刻完成了引力子量子化的工作,那我现在大概可以算是……半步引力?

    只可惜,这所谓的半步引力仅仅只是理论物理层面的突破,几乎不对应任何应用物理。我现在的战斗力和之前强核巅峰仍旧没有差别。

    还是得加把劲啊,一鼓作气把这半步也跨越掉。”

    让之前劳累了上百年的科研学者们分批休息,李青松则始终保持着紧张的工作状态。

    完成了引力子量子化工作,李青松便也终于清楚了那可以让引力子由虚转实的环境究竟是什么。

    此刻正好趁着智慧生命科学家们休息的时刻,将对应的试验设备造出来。

    一番研究之后,耗费几个月时间,李青松设计出了一套全新的粒子对撞机系统。

    粒子对撞机这种设备早在人类文明的电弱时期便已经大规模使用,且发挥出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现在,它再一次焕发了生机,再一次承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