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事急从权 (第2/3页)
活着,可他这一系的子孙仕途基本上算是到头了。
哪怕几十年后天下平定,就凭臧洪之死,稍稍有些正义感,自诩正义感,想要博取正义之名的官吏,肯定会刁难曹仁的子孙。
这个仇,可比曹操之死更大,难以消解。
夏侯渊与曹仁简单交流信息后,就带着几个亲兵离去。
现在他们两个人的心态也变了,在曹操帐下时,有更大的行动自主权,也有做事的积极性,不怕做错事。
若是那个时候,遇到这么反常的事情,他们不仅敢亲自调查,甚至还敢与鲜于辅通信或会面。
而如今为袁氏效力,心态立场自然变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武邑城外,鲜于辅率数百骑游弋巡查。
夜色之下,他们举着许多火把。
时不时下马,拨开新雪,检查雪层踩踏痕迹。
道路边还有很多新雪无法掩盖的行军痕迹,鲜于辅已经能断定袁军主力并不在信都。
不是说撤入信都的袁军规模小,怎么也有两三万之众,但这只能算是袁绍本人的中军,不能算是袁军主力。
从河间地区急速向南撤离的袁军大部,肯定多数避入了更近的武邑、观津。
看着一层新雪下那一团团温热尿液冲击而成的雪层褐黄坑洞,也勾动了鲜于辅的尿意。
夜里北风强劲,他面南背北,解开腰带,御寒皮衣多少有些臃肿,解开后就一股热流冲击而出,整个人立时舒爽起来。
心情也稍稍好转许多,对左右同行的幽州豪帅说:“前将军已然入伏,而我所虑非是袁氏,乃大司马。大司马已定云中四郡,步度根似有请降、归汉之意。他若挥兵向东,我等自当随前将军举兵响应。这也是我反对前将军追击袁军的根由,奈何前将军怀有私心。”
渔阳小军阀王松也是皱着眉头:“如今多说无益,我听闻大司马用兵迅烈,常常敌我不能预测。或许大司马不发军令于幽州,是想潜行奔袭,迫使前将军屈从。”
“不,比之用兵,大司马其实更擅长治民。”
鲜于辅扎好腰带,捏着披风搓了搓手,继续说:“鲜卑强盛二世,大司马连斩摧破,所部吏士势必疲倦,亟需休养。冬去春来时,大司马抚定四郡,再出兵东部也是恰到好处。”
等到春天的时候,代郡、渔阳、上谷郡、辽西郡内越冬的鲜卑、乌桓小部到时候怎么办?
是出塞游牧,还是缩在塞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