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护国公爵 (第2/3页)
民,弄什么安汉公、辅汉公。
他与身边人思索许久,决定把赵基架起来,给一个充满荣耀的护国公爵。
既是对赵基首倡并发动护国讨袁战争的认同与酬谢,也将赵基收复七郡定性为护卫国家边防的正常军事行动。
赵基肯接受这个护国公,那舆论道德自会逼迫赵基,努力修整,让赵基向‘护国公’这个公爵名号来发展。
这只是刘备的第一步,紧接着就上表天子,极力称颂大司马赵基的功勋与高尚德行。
认为留大司马赵基在外总督雍凉并幽四州军政事务是四州吏民的幸事,却也是其他各州士民的损失。
所以刘备认为诸胡边患既然已经消除,那么朝廷就该迁回雒都,并请护国公大司马入朝执政。
把赵基约束在朝廷这个框架内,那很多事情就能消磨掉赵基的精力。
一个人的精力与时间是有限的,当赵基忙于朝野各种纠纷冲突时,那自然就会放松对旧部、雍凉幽并的管理和控制。
否则放赵基待在西州,一门心思想着怎么应对朝廷的迫害,可能有朝一日真会走上歧路,与朝廷兵戎相见。
刘备也不希望赵基造反……赵基如果反了,眼前很多还在坚持的官吏会崩解的。
这些官吏不仅在朝廷中枢,也分布于各州各郡,正是这些人存着一股汉室可以三兴,眼前波澜即将平定的信念,才让各地军阀无法快速兼并、统合郡县的资源。
哪怕是军阀,也要披着为汉室牧守一方的皮,否则你怎么让各县执行命令?
各县又怎么能正常汲取、压榨治下的人力、武力资源?
汉室正统名望的影响力一直都存在,甚至随着赵基的军事胜利而逐步高涨。
正是这种各方中低层官吏形成的固有共识,才让汉室天子的影响力持续复苏、壮大。
如果赵基反了,赵基麾下的绝大多数官吏就算有些人不理解、不想支持赵基,可他们也会继续追随赵基……因为,取得最终胜利后的果实过于丰盛,正常人很难拒绝,更别说职业性格更贪暴的官吏。
所以朝廷必须稳住赵基,给天子争取亲政的机会……最好天子亲政时,能把赵基引入朝廷,由赵基来负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