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铸造光明·我便化作唯一的炬火 (第2/3页)
在虚空大君们失望时,一个看起来比较有威信的声音呵斥道:
“圣光做了手脚又如何?纳鲁之体确实奇妙,但那也只能确保迪亚克姆的躯体不会被强制堕落为虚空生物,诸位,别忘了。这场无光仪式还是他的道途试炼.
呵呵,战场不止在血肉与存在中,还在迪亚克姆的心灵与精神里!
纳鲁又如何?
当一名纳鲁失去所有希望与光明的时候,它一样会转化为强大的虚空熵魔!最妙的是,这种转化乃纳鲁的天性,连原初之光都无法介入。
这意味着如果迪亚克姆无法完成他的道途试炼,无法洞悉那光影双生的奥义,他不但会坠入无光之海,甚至会一跃成为比上古之神这样的废物更强悍的‘虚空先驱’!
我们还没输呢。
耐心点!
圣光在期待一场奇迹,我等也一样。”
“那如果迪亚克姆做到了呢?”
暗影之语轻声说:
“如果他真的找到了自己的道途呢?就这么放他回到光明之中吗?以后可不会再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那个威严的声音沉默下来。
片刻之后,祂发出了笑声,说:
“若他真能找到契合自己的光与影之路,那我等为这杰出的表演奉上掌声又如何?圣光之中屹立伟岸之人对我等而言是坏事吗?他难道还能心平气和的和萨格拉斯做朋友不成?
你们呀,就是器量太小,野心太小,眼界太小.
原力之争向来如此,敌人的敌人一样是朋友,别忘了迪亚克姆在至尊星魂的归属上秉承的态度。
虚空或许无法染指艾泽拉斯,但其他原力一样不行!
胜利不只是我等拿到什么,让竞争者得不到重要之物一样是胜利。
只有抛弃了胜负才能手握胜负,比起追逐胜利,还是享受过程吧,啊,无光之海真是越发渴望他的到来了。”
——————
“你的光芒暗淡了它甚至无法照亮你自己,又怎能去照亮其他人?”
在迪亚克姆迷迷糊糊的苏醒时,他听到了这个声音。
那不是暗影之语,也不是阿古斯星魂,更不是奈丽或者哈顿老爹,那是个自己从未听到过的声音。
很熟悉,那是
那是自己!
警戒者一个激灵睁开了眼睛,发现自己又回到了那个灰色的精神世界里,周围一片灰蒙蒙的看不到任何东西。
但就如那个声音所说,即便是在这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光芒也在越发暗淡,就像是暴雨将至的阴云笼罩,遮挡了所有阳光和星光,让这里充斥着压抑与阴冷。
“纳鲁血脉的觉醒只能让你的躯体在光影之中维持暂时的‘中立’,你利用了纳鲁的生物特性给自己在十死无生里赢得了唯一的机会。
但这还不够。
这还远远不够!
纳鲁在光影之争的转换取决于它们对光明的坚守,一旦纳鲁在绝望中失去了所有光明,它会转化为最危险最黑暗的存在。
你亲眼见过堕落者卡拉.
卡拉或许知道你会面对什么,才将自己的光之冕馈赠给了你,那是它对你最后的帮助。
现在,你只能靠自己了。”
自己的声音在耳边回荡。
迪亚克姆知道那不是其他人在说话,那是自己的心声于这个灰色世界中的映射,那是自己在提醒自己现在的局面。
他必须做出决定。
他必须完成自己的道途试炼才能避免最坏的结局。
黑暗吞没这里的速度快的超乎想象,只是眨眼间,灰色的世界最后的几缕光也在飞快的暗淡,那似乎预示着自己的躯体正在大口吞掉克苏恩的虚空权能,把自己的存在从光中彻底拉入黑暗里。
行走于一望无际的黑夜必须手持火把。
迪亚克姆对于圣光的理解与执着就是那火把,他坚信自己属于圣光,然而在这种原力于个体层面的拉扯中,只是坚定的意志并不足以让他回归光明。
“完成你的道途试炼吧。”
在自己的声音里,迪亚克姆眼前出现了那本一直被自己保留并书写的圣契,那上面写满了自己对于光明和黑暗的感悟。
只剩下最后一页的总结。
就像是一场苛刻的考试,他必须在一道论述题中写出自己的答案。
“如果这是个单选题该有多好,那样我只需要掷骰子就能做出回答了。”
迪克走到了自己的圣契边,他叹了口气,开了个玩笑,可惜并没有谁会为这个玩笑喝彩。
他伸出手触摸着自己的圣契。
翻开第一页便看到了自己书写的第一句话,圣光是寰宇万界中一切美好之事的体现,想要守卫美好的心智越是坚定,圣光的回应就越是热忱。
那是自己在拿到圣契的第一夜写下的感悟,也是自己一直以来对于圣光的独特理解。
他认为圣光是唯心的力量,强弱只取决于行道义的决心。
这是正确的理解。
迪亚克姆的过往经历证明了这一点,于是他继续向下翻阅,他看到了自己在经历不同事情时的感悟。
在通天峰之战后,自己写下了“没有根基的信仰会使人盲目”。
击败了格罗姆后,自己写下了“没有目标的力量会铸成毁灭”。
离开永茂林地后,自己写下了“没有公正的判决会带来灾难”。
于是自己坚定了根基,确认了目标,摒弃了好恶,自己越发无私、热忱、公正,自己越来越狂热越来越冷漠,在光中越走越远。
当落入艾泽拉斯时,自己自狂热中苏醒又写下了“所有道义皆有双面,若不涉足,便无权评判。”
斥退了黑暗泰坦后,自己写下了“绝对的正义将导致绝对的暴力”。
扭转了暴风之战后,自己写下了“以光之心,驾驭阴影;若无暗影,谁人逐光”。
将扬升之法交给精灵后,自己写下了“身在影中,心向光明;炬火不灭,心路无差”。
这些都很有道理。
但这些感悟似乎都无法帮助自己触及到“光影双生”的核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