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6 君臣相得 (第2/3页)
酒,刘瑾都出来说话了。
此事也被焦芳视为平生一大恨事。
我那肥头大耳,娇憨可爱的儿子啊,竟然痛失状元!
惜败!
所以正德六年,杨慎的状元有多大的成色呢?
不知道。
因为他是没打分的第一。
连打分的卷子都能让焦黄中这种货色当上第一,不打分的第一,就更不好说了。
那这个流程是什么时候改变的呢?
嘉靖五年。
嘉靖五年的时候,发生了很多重要的事情。
随着大礼议尘埃落定,获得大胜的“张璁-霍韬-桂萼”一党即将入阁执政的态势越发明显。
政治猛兽张璁正在对前盟友杨一清,以及刚回来的老同志费宏等人,一个个的进行政治追杀。
与此同时,张璁也大刀阔斧的对科举进行改革。
身为张璁政治盟友的礼部尚书席书,就闻弦歌而知雅意,为革除弊政,保障殿试的公平性,主动向皇帝建议,试卷应该“糊名混送”,鼎甲三名的人选,亦应由众读卷官共同商议决定。
此外,他还向世宗建议,“弥封官不得预送,读卷官退朝直宿礼部”,不得回宿私第。
从此以后,殿试才总算是废除了内阁保送一甲的制度。
所以说,如果一个穿越者,说他在嘉靖五年之前,靠自己八股文的实力考上了状元,那是不可能的。
因为状元不是考的。
今年的这次恩科,杨廷和是带着强烈的目的性来的。
因此,当弥封官拿出试卷准备弥封的时候,杨廷和就直接挥退了弥封官,上去翻起了卷子。
这是传统程序了,大家也都没意外。
大学士的儿子屠杀两百多人都能被轻拿轻放的好吧,自己定一甲怎么了?
但是随着时间一点点的过去,等待读卷的众人,这才察觉出了不对劲。
按照以往的流程,内阁大学士一般是心中早就有了人选,这才在弥封卷子之前,跑来按照名字直接挑走一甲。
但是杨廷和不同,他根本没理会那些卷子上的名字是什么,而是在走马观花的看着上面的内容。
只有偶尔的时候,才会慢下来读一读。
众人都注意到,那些被他偶尔停下来读一读的文章,都会被他另外放在左手边。
读卷官们不由面面相觑。
杨廷和这是怎么了?还真要为国选才啊?
正在他们交流眼色的时候,忽然听到杨廷和拍掌说了一句“好”。
众人都来了精神,再次看向杨廷和。
却见杨廷和将手中的卷子拿起来,一字字仔细读了。
然后将那一份放在身边,又直接一扫,将之前放在左手边的其他卷子丢了。
众人看明白了,似乎是那份卷子提高了杨廷和的选择标准。
接着,杨廷和像是吃了大补丸一样,再次找寻了起来。
底下等候的众多读卷官再次面面相觑了,按照以往的流程,这会儿大家已经一边喝茶一边阅卷了,可是现在连第一步的内阁选卷还未完成。
好在杨廷和在提高了选卷标准后,速度也加快了许多。
一般的卷子已经懒得多看几眼了。
一直到又选了了另外七八份,才意犹未尽的那些卷子收好,对弥封官吩咐道,“糊卷子吧。”
那弥封官乃是新任的礼部仪制清吏司郎中贾咏,他犹豫了下,说道,“按照惯例,大学士只合挑走一甲的卷子。”
杨廷和瞥了贾咏一眼道,“为国选才何必拘泥这些?这几份也是极好的,当一并呈送御览。”
贾咏不敢多言,先把杨廷和手中的几份弥封了,然后才带着礼部官员将剩下的卷子弥封之后,发放给各阅卷官。
众多阅卷官见已经接近中午了,都忍不住满腹牢骚起来。
不少人更是连卷子都没看两行,就开始在上面胡乱画着成绩。
那等待结果的近两百贡士,就这么被急着吃饭的读卷官们,草草的决定了人生的难易模式。
杨廷和则神色沉静的拿着手中的几份卷子,前去求见天子。
朱厚照哪怕再顽劣,也知道科举是朝廷大典,何况他这次还存了点别的心思,所以今天难得耐心的等在宫殿里,并没有去永寿伯府玩耍。
见杨廷和被内侍引进来,立刻关心的笑问道,“杨卿,殿试的情况如何了?”
杨廷和躬身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