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吃一个灵魂油饼续命 (第2/3页)
摆了三排,一间教室改建成集体宿舍,三排共二三十个架子床,可容纳接五十多人,大部分床已经放了行李,铺了被子,只剩下一些下铺的床位了,每人自带席子被子和生活用品,一个木箱子加把挂锁就是每个学生住宿的标配,把值钱的东西,包括衣服、袜子,还有各自家里带来的一罐罐的咸菜一股脑儿全放进去。
没有宿管人员,床位自己找,找到一张满意的空床它就是你的了,夏晓天把草席铺好,带了两床被子,一床用作盖被,一床做垫被,挂上蚊帐,把箱子往床底下一推,妥了,当天就开始了寄宿的集体生活。宿舍主打人多,一个宿舍住五十人,每人给一把钥匙是不现实的,学校说为了安全起见,宿舍的前门和后门从来不上锁,甚至晚上都开着门睡觉,反正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可以丢的,事实也是如此。
中学位于小镇西北面,依山而建,占地大约近一万千亩,有一半是山,学校是罕见的开放式校园,没有校门也没有围墙,半山上有一条引水渠,贯穿整个校区,水渠以上到山顶是宿舍和操场,水渠以下到山脚是食堂、教室、老师办公室、游泳池、礼堂以及学校商店。水渠就像一条清澈透亮的腰带,自北向南绕着山腰一圈,学生们刷牙洗脸、洗衣服、冲凉都在这条水渠里,早晨出操后,我们能看到洗漱的学生在水渠边站着长长的一排,很是壮观。
夏凝帮忙铺完床就回去了,夏晓天送她到山下就去了食堂。
食堂在地势最低的平地上,和游泳池隔一条种了几棵梧桐树的路,梧桐树茂盛的叶子像手掌一样,风吹过显得很张扬和热情。
夏晓天掏出装了一些米的饭盒,这是一个铝制饭盒,把米洗了两三遍后,再加一些水回去,放进了食堂锅炉上那黑乎乎但散发着饭香的大蒸笼,然后再从衣兜里掏一把黄豆和一个搪瓷缸,把黄豆洗干净再放一半左右的水,然后放进另一个蒸笼里。
到中午,这些蒸笼从锅炉搬下来,打开了盖子,学生们放学了冲进食堂围着几个大蒸笼,认领属于自己的饭盒和搪瓷缸,为了便于认领,每个人都会在饭盒盖子上做一些记号,要么用铁钉画个属于自己的图案,要么刻一个自己的名字的其中一个字,要么用颜料写个名字。还有为了不被别人打开绑个铁丝或绳子啥的,每个饭盒大小不一各具特色,除非有意而为,很少人会拿错自己的饭盒。
食堂也有售卖饭菜,部分条件较好的学生,每星期会在食堂窗口兑换一些菜票和饭票,可以和老师教职工一起在食堂吃完回宿舍,但更多人直接拎着饭盒和搪瓷缸回宿舍。
夏晓天拎着饭盒爬几百级台阶,回到宿舍,从床底下拉出箱子,拿出瓶瓶罐罐,打开其中一个罐子 ,里面装的是满满的一罐小咸鱼干豆豉,这是母亲给带的一周的菜,打开饭盒,挖出一些小鱼干豆豉倒在米饭上,米饭的热气瞬间散发小鱼干豆豉被融化时发出的酱香,然后取出一罐晶莹剔透的猪油,用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