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盘点 (第2/3页)
就被孙志伟从空间里变出来的零食给堵住了嘴。
他早就料到这丫头要找他麻烦,幸亏提前在回来的路上买了两盒桃酥。
除了一盒拆了给丫头和几个孩子解馋,另一盒则拿给干妈收起来。
他已经学到了,家里的零食不能随便就给孩子敞开来吃,要每天有定量。不然孩子吃饱了零食就不肯吃饭了,这样对身体不好。
这种事情对一个妈妈来说是常识,但是对他来说都是新知识。他既然已经选定了幼儿教育行业,很多育儿知识也需要掌握起来了。
其实在现在这个年代,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育儿知识都是一片荒漠,各种奇形怪状的育儿理念层出不穷,又很快被推翻。
比如,十九世纪出现的两个理论:哭声免疫法和严格时间表法。
哭声免疫法的主旨就是“哭了不抱,不哭才抱”,想要以此训练出一个极少哭闹,让妈妈省心省力的婴儿。
这个观念在随后的几十年就被证明为愚蠢至极,但其影响力实在太大,以至于几十年后还被人搬出来,并在国内流行了很长一段时间。
严格时间表法则是根据时间严格控制婴儿的行为与饮食,必须在确定的时间喂养,当然因为宝宝之间存在个体差异,随后也被渐渐遗弃。
在此期间,一波又一波的儿童受到这些错误理念的影响而遗害终生。
前些年在欧美又出现了,以弗洛伊德的“以孩子为中心”的理论为中心的按需喂养模式。
这种理论认为妈妈必须全天候陪伴在孩子身边,无条件满足任何要求,让婴儿获得安全感,否则会对婴儿以后的成长造成心理创伤。
但这一理论执行起来太过耗费时间和精力,造成了母亲的过度劳累以及家庭的不稳定,很快便被弃用了。
在国内就更不可能了,现在父母基本上对孩子都是放养,或者把孩子交给学校。
这种情况却恰好跟现在欧美家庭的现状很相似,都是因为没有被广为接受的育儿理论,所以大多数家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