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求月票) (第1/3页)
“禁散”之事注定艰难无比。
且不论那些服散成瘾之人到底有多么难戒。
——对于顾易而言,真正困难的是“服散”对于当前的大汉而言,属于雅事。
只要这种观念没有彻底扭转。
那“禁散”就注定是痴人说梦,哪怕是刘禅下旨都注定无用。
但哪怕此事再怎么艰难。
顾易都必须要做下去。
虽然不知道未来到底如何,但他既然已经来了,就必须要将这种观念扎根在九州子民的心中。
对此,顾易也是做了很多的准备。
他第一刀便对准了曹植等这些个在太学之中有着极高影响力的“服散”之人。
罢免他们的一切爵位,贬出太学。
借此事来彻底拉开了整个“禁散”之事的大幕!
朝野惊颤!
没有人会想到顾烨的态度竟然会如此坚决。
第一刀直接就对准了太学?
这到底要干嘛?
如今的时代已经变了,刘备、顾琛、诸葛亮三人的相继离世,便已经说明了大汉已经彻底脱离了最为巅峰的时期。
同样的,也包括顾氏的影响力。
顾琛能够影响到的,终究也只是一代人而已。
当然,明知道刘禅这个皇帝对于顾氏仍十分看重,自不会有人蠢到因为什么小事去触怒顾氏。
但如今这件事就不同了。
最关键的是——
顾易此次针对的可不仅仅只是那些世家豪族,太学之中的士子们对此也是颇有微词。
铺天盖地的奏折立刻便压到了蒋琬与刘禅面前。
这些人都十分的聪明。
并不是直接针对顾氏,毕竟在此之前已经有人用性命来证明了这一点不可行。
他们只是提出了对“服散”之事的看法。
环境的因素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当曹植这种在太学之中本就有着极高影响力的大儒以及天下四方名士都在吹捧着“服散”之事时,这些学子们哪怕就算不服散,也会对此事向往。
也好在当前的皇帝是刘禅。
刘禅这个人,可能在很多时候分不清谁对谁错。
尤其是在这种很多人都抗议的情况之下,他就会更加的犹豫。
但他记着顾琛说过的话。
并将此视为准则。
正是因为曹仁当年利用“五石散”打造出的人马,顾琛对于“五石散”也有着研究与评价。
这就是刘禅的底线。
哪怕截止今日,他仍是认为听尚父的总不会出错。
而蒋琬更是诸葛亮钦定的丞相。
他对于顾烨抱有着极大的希望,也明白服散之事的弊端。
就在这种情况之下。
这一篇篇奏疏就这样被压了下来。
当然,顾易可不会去管这些。
在彻底拿下了曹植等人之后,他立刻便针对当前的科举提出了几项规定。
“服散”之人禁止科举!
——杀招!
这个绝对是杀招!
五石散可并不是什么便宜的东西,大汉如今正在恢复时期,刚刚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天灾,普通百姓人家是不可能负担的起“五石散”的费用的。
这就是针对那些世族豪强子弟!
顾烨本就在处理了科举之事,他颁布的这些个规定甚至都不需要刘禅的同意。
此事造成的影响远超以往。
断了这些人的科举之路,就已经注定代表了一个家族的衰弱。
如今大汉这些世族们的力量可远远不比当初。
这对于他们而言可谓是致命的。
一时之间,整个朝野内的局势愈发动荡。
派系之争在这种情况之下不觉产生。
双方虽然明面上仍旧是围绕着“服散”之举进行争辩,但实则争论的却是代表着自己一方的利益。
也好在当前大汉的整体方向仍是没有出现错误。
不然的话
这种影响恐怕会不亚于当初的党锢。
可这又能如何?
以当前大汉的整体制度来看,只要刘禅不被蛊惑,那便不会出现根本性的乱子。
顾琛、诸葛亮两人给大汉留下的根基,已经牢牢将大汉固定在了正确的道路之上。
最起码——
现在的大汉还不会出现任何动乱。
消息不断传开。
顾易的这一招效果十分明显,太学之中学子的声音顿时便停了下来。
没有人是傻子,尤其是那些本就没有服散的学子,更是不愿意因为此事而失去机会。
虽然那些服散之人更为疯狂。
但这又能如何?
顾易可从未想过只通过暗中的策略来解决此事。
就在局势彻底僵持住后。
顾易随后便开始了明面上的举动,于洛阳下令四方清除“五石散”,并上疏刘禅。
将贩卖“五石散”定为了死罪!
无关身份全部处死!
服散官员无论官职,全部罢免。
整个大汉从洛阳开始,彻彻底底的掀起了一场针对“五石散”的斗争。
同时间,顾易亦是相继出手。
通过顾烨代表顾氏,引用《易转》之中《象传》的一言,将其昭告天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并配合着大汉历代由底层起势之人,将他们的故事传出。
顾易要从根源上扭转大汉的风气!
整个天下,一片沸沸嚷嚷。
如此严厉的行为,自是会引起各地出现骚乱。
可这又能如何?
顾易敢于如此直接的最大原因,便是因为大汉的基本盘很稳定!
无论是四方边军;亦或是朝廷中军。
这些人都是大汉的底气之一。
且最关键的是——
此事不会针对到百姓身上,就算有人想要蛊惑百姓作乱,此举也不会那么容易。
最起码现在的朝廷还没有让百姓失望。
尤其是刚刚度过天灾。
各地百姓们可没有人愿意在这种时候打破来之不易的平静!
且利益这种东西向来都是你争我抢。
有人倒下便会有人借机而上。
各地的一些小规模叛乱,甚至都不需要朝廷出手,四方的官员们便彻底解决了此事。、
大势已成!
朝廷这种强硬的手段就终是让所有人都意识到了朝廷态度到底有多么坚决。
而眼看着距离下一次科举的时日越来越近。
朝堂上的反对之音也是越来越小。
刘禅对于顾琛的信赖,已经让这些官员感受到了绝望。
为了避免家族与时代彻底脱节,哪怕他们再怎么不愿意放弃利益,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