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开皇之治,李家二郎(求月票) (第2/3页)
他首先要彻底恢复的自是科举。
天下混乱至今。
在一开始的时候种种制度并未混乱,包括刘裕刘赫之时,科举制都是南北两汉双方用来收揽人心最有用的手段。
但随着时间越来越漫长。
科举制亦是渐渐发展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这也是乱世的必然。
世家掌控着大部分的力量,掌权者要想获得世家的支持就必须要做出一定的妥协。
杨坚之所以能如此迅速的统治天下。
根本原因便是因为南北两汉已经烂到了根里。
名存实亡的科举;
豪族的兼并;
混乱的吏治;
看不到尽头的乱世。
长期混乱所带来的影响就注定了这些局势会出现。
杨坚现在要做的就是重新将这一切立起来,让天下百姓都看到朝廷的心意!
当然,这样做注定会引起内部的动荡。
但当大势已成之时。
这一切终究不能影响到大势。
杨坚是个十分果决人,就像他当初决定踏出那一步一般,便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他先是整治四方吏治;
然后便于开皇十一年,正式定下了科举的章程。
不仅仅是完全承继炎汉时的政策。
在此之中。
他亦是根据局势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其中最为主要的还是将考核的官员。
这才是其中关键。
要想彻底解决当前隋朝内部的动荡。
这是他必须要做的。
除此之外,还是官员体系上的改革。
其实这些年来。
随着天下的局势愈发动荡,南北两汉之中的朝廷格式也已经有了不同。
杨坚就是在此基础之上再次进行改革。
他决定实行——五部六曹制。
将一切权力重新分散,进而加强中央集权。
五省包括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秘书省和内侍省。
其中——
秘书省掌管书籍历法;内侍省是宫廷宦官机构;内史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封驳之权;尚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政令。
再下设六曹。
六曹分别是吏部、度支、礼部、兵部、都官、工部。
吏部负责官员选拔和考核;度支曹后改称户部,掌管财政和户籍;礼部负责礼仪、教育和外交事务;兵部掌管军事;都官曹后改称刑部,负责司法和刑狱;工部掌管工程建设和手工业。
此举不仅仅重新划分权力,亦是能够提高整个朝堂的运行效率。
明确的官僚体系。
又避免了因一人权势过高影响到了皇权。
除此之外——当然还有兵权。
当前天井下之势似乎已经有些回到了后汉乱世之时的那般,世家手中是有着兵权的。
而杨坚当前要做的,便是要将一切权力收回。
对于府兵制他亦是提出了改革。
将府兵制从“兵农分离”改为“兵农合一”,下令天下将士户籍编入州县,与平民同属国家管辖,切断将领与士兵的私属关系。
时设立十二卫府,将领由皇帝直接任命并频繁调换,防止军事贵族长期掌兵。
接连的大改自是会引起混乱。
当这一封封政令传出之时,各地顿时便有了叛乱。
可这又能如何?
杨坚此举最为聪明之处就在于,他在争人心!
无论是迎回顾氏也好。
亦或是恢复科举,包括之前的重新打造货币等等,都帮他夺来了太多太多的人心!
这才是杀招!
当渴望着能够安稳过日子的百姓都感受到了朝廷的变化之后。
人心便难以动摇了。
面对四方的混乱,杨坚更是丝毫都不犹豫的出手。
他将一个帝王的铁血无情展现的淋漓极致。
且不论在此之前有多么大的功勋,与关陇集团的联系到底有多深。
但凡造反——便是死路一条。
在有着人心的支持之下,大隋的根基就不可能会动摇,四方叛乱相继被平定,各方势力相继被铲除。
随后,杨坚更是开始了对于州郡的整治。
杨坚下诏尽罢诸郡。
即由过去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二级制。
不仅仅简化了地方行政组织,并规定地方官吏概由中央任免,官吏的任用权一概由吏部掌握,禁止地方官就地录用僚佐,由此巩固了中央集权。
这绝对是一个能够兴天下的政策。
连年的混乱对于地方所造成的影响是难以想象的。
且不论其他的。
此举对于吏治上的整顿便是一项大进展!
四海沸腾。
推行《开皇律》,重算户籍,均天下之田,减免赋税、
昔年一个个盛世给杨坚留下了太多太多的例子。
他只需要根据这些例子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便足以让整个天下快速的恢复过来。
开皇之治——如期降临。
在经过多年的混乱之后杨坚的出现就如同一道曙光一般,划破了九州的黑暗。
九州的底子并不差,要远远超过原本的历史。
只要当一切趋于平静之后,华夏民族骨子之中的韧性,便能再次书写出新的传奇。
这也是时代的选择。
但于这一切的光明之中,混乱亦是在不断蔓延。
顾易并未过多关注隋朝的内部。
他只是偶尔关注一下其他顾氏子弟,最多的还是在关注顾煜。
这些年来。
顾煜可谓是真正做到了行万里路。
虽然将整个天下的变化都看在眼中,但他却亦是十分坚持着自己的判断。
并没有因为自己年纪的持续增长而心急,始终都在坚持着自己的道路。
就连顾易都不能确定这到底是“自信”还是“执拗。”
不过却也并不是没有收获。
他从始至终都未曾改名换姓,一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一边通过百姓来增长自己的见识。
对于他而言,这似乎亦是一场独特的磨砺。
顾易能感受到他的进步。
最关键的是也正是因为如此,虽然顾煜从未上朝,但却于各方还是留下了一点名声。
甚至就连杨坚都听说过顾煜的名号。
但对于顾煜。
朝中的顾氏子弟们全都是统一口径,那就是顾煜无心为官。
对此,杨坚也是不甚在意。
毕竟顾氏早已不复当初,又有什么需要他在意的?
盛世的降临,亦是让杨坚愈发自信了起来。
但命运的齿轮早已在无形之间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