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 第63章 迁都与隐退,新时代到来(求月票)

第63章 迁都与隐退,新时代到来(求月票)

    第63章 迁都与隐退,新时代到来(求月票) (第2/3页)



    其实大唐内部一直都有着迁都的声音在。

    不仅仅是在武德朝,包括贞观朝之时,李世民也有过这种心思,甚至还主动提出来过数次,但却皆是被挡了下去。

    长安地理位置的局限性摆在这里。

    迁都洛阳自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但奈何长安乃是关陇贵族们的核心所在,无论是在武德朝也好亦或是贞观朝也罢,想做成这件事都不会特别容易。

    李世民若是一意孤行的话自然不是什么问题。

    但可惜的就是他并不是这种皇帝。

    在如今的朝堂之上,竟然有臣子能够主动提起来这件事,便已经说明了当前关陇贵族们势力的快速衰弱。

    太极殿。

    殿宇深阔,日光斜映朱柱,浮尘悬滞,针落可闻。

    百官肃立。

    “陛下!去岁赈灾耗太仓粟八十万石,今关中仓廪仅存三成。”户部尚书杜正伦当庭朗奏,神色凛然,“然三门峡岁损漕船仍逾四成——臣请迁都洛阳!”

    ——迁都!

    这两个字一出,似乎就如同是触动了某个神经一般,瞬间便让整个殿内的气氛陡然一变!

    细碎的议论声顿时四起。

    对于去年的大饥荒,这满朝的大臣自然皆是知道此事其中的各种细节。

    虽然在大唐强大的国力保障之下,这一场大饥荒所造成的影响远远不及原本历史,但对于大唐而言亦是一个极大的损耗。

    而且更是将长安位置的致命缺陷完全暴露了出来!

    新任中书侍郎李义府缓步出列,向李治拱手:“杜公所言,实乃悬顶之剑!”

    “昔隋炀帝营建东都,非为奢靡,实因‘长安府库虚而洛阳实’。”

    “今含嘉仓储粟足支十年,汴渠岁输四百万斛畅通无阻。”

    “若固守危局,岂是明君之智?”

    “大胆!”一声厉喝骤然响起。

    太子少师于志宁冷冷逼视李义府:“二公只见漕粟,不见人心!”

    “去岁饥荒,关中父老皆相信朝廷可以救治天下。”

    “今灾罢即弃之,天下将如何评议陛下?”

    “况修广通渠、凿砥柱山,费百万贯便可解漕运之困,何须迁都劳民伤财!”

    身为关陇重臣,他自然极力反对此事。

    关陇贵族们如今的势力已经很弱了。

    若是在迁都去了洛阳。

    等到他日长孙无忌隐退,那这朝堂之上又岂能再有关陇贵族们的位置?

    当然,反对归反对,这理由也必须冠冕堂皇。

    随着于志宁这一开口,瞬间便点燃了整个朝堂的战斗,侍中韩瑗亦是走了出来道:“洛阳宫室虽存,然多年未缮。”

    “若骤迁六宫九衙,恐耗资千万——省十年漕损,不抵一岁营缮!”

    一声声的争吵之音几乎瞬间便响彻大殿。

    各方势力在此事之上相互角逐。

    除了关陇贵族们,几乎所有人都渴望着大唐能够迁都洛阳。

    又有谁不想要更多的机会呢?

    关陇贵族已经占据朝堂太多年了,顾氏的位置是无人能够动摇的,可他们能!

    这就是一个最好的机会!

    看着堂内吵嚷的群臣,李治不由得便皱起了眉头。

    他是有点讨厌这些贞观朝留下的风气的。

    然而李治并未多言,只是将目光投向了一旁的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去意已决。眼前的朝堂,政务的冗繁与无休止的倾轧,早已令他心生倦怠。

    自始至终,他沉默如石,未置一词。

    可他的身份摆在这里。

    哪怕李治一直都在作壁上观,群臣也会将这种话头引到他的身上。

    尤其是那些关陇贵族。

    长孙无忌可是他们如今最后的底气了!

    眼看着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自己,包括李治同样也是如此,长孙无忌默然片刻,只得缓缓起身,准备开口。

    就在这一刹那!

    他身体猛地一晃,整个人毫无征兆地向前栽倒,直接就昏死了过去。

    “太尉!!”

    一瞬间,整个朝堂之内的混乱便被引到了长孙无忌身上,先前的争执也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是夜。

    月色如洗,群星璀璨。

    赵国公府内。

    待到一众忧心长孙无忌身体的大臣相继离去,寝室内终于沉寂下来。床榻之上,长孙无忌缓缓睁开了眼睛,却未发出丝毫声息。

    不多时,长子长孙冲送客归来。

    刚踏入房门,他身形骤然一滞——显然没料到父亲已然苏醒。错愕瞬间化为狂喜,他张口欲呼——

    却被长孙无忌一记无声却凌厉的眼神钉在原地!

    “噤声。”长孙无忌的声音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