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辉光日新,金瓯无缺(求月票) (第2/3页)
便会随着时间而一点点的完善。
就在永辉十年五月,随着又一批商队相继返回。
那些来自海外的商贾同样也是抵达了九州。
就在番禺之地聚集了起来。
顾靖的内政能力虽然不算是顶级,但他的眼光却也是丝毫不差,在群臣的议论之后,他迅速便敲定了此事。
在整个番禺之地建立蕃坊。
并制定出了一套详细针对外商们的制度,允许他们在番禺之地做生意。
在此其中,进行关税制度。
包括市舶司在这其中同样有着大用。
这一系列的制度对于当前的大唐海上计划都算是一件极大的进步。
能够赶来九州之地的商人可不是什么小商人,他们所携带的资本可不是什么小数字,这能够给大唐带来极高的收入。
当然,其中自是有着限制。
无论是禁止与大唐百姓通婚也好,亦或是禁止他们传教,包括让他们完全遵守大唐的律法,必须要兑换大唐的货币等等一切都是限制。
顾靖对于这些外商的监管远远超过了原本的历史。
这只是顾易在干涉其中,用通灵玉来干涉顾靖的一些想法。
他想要发展海上贸易,除了是想继续扩大顾氏的影响之外,是想要让九州率先看到世界,看到这其中所隐藏着的利益。
而不是害了整个九州。
顾易记得很清楚,在原本历史之中。
尤其是在唐末时期这,些人给大唐带来了极大的麻烦,无论是从经济上也好亦或是异教习俗包括买官勾结海盗等等。
虽然这一切如今看起来都变了。
大唐的海上贸易发展远超原本历史,而且国力同样也是十分强大,但既有好处那便就一定会有坏处。
他这样做就是在防范这些。
大唐如今看起来确实很强,但后世如何谁人能够知晓?
没有长存的王朝,大唐也不可能保证永远的强盛。
顾易必须要做好万全的准备,以免将来闹出太大的变动。
时间匆匆而逝。
或许是因为顾靖回京的速度太快,大唐的发展丝毫没有受到半点的影响,并且随着外商的引入。
整个番禺也再次迎来了一次大规模的发展。
尤其是港口。
发展速度甚至都已经超出了顾易的判断,并且影响也不仅仅是这些。
当所有人都认识到海上贸易所能带来的利益之后。
那哪怕朝廷不再去发展,民间也会自然而然的继续去沿着朝廷已经走出的方向继续发展。
明州、东莱等临近大海之地,已经有商贾开始自发的组织起了修建港口之事。
无论是从各个方面来看,整个大唐都再次呈现出了一股欣欣向荣之势。
这一系列从昔年炎汉之时被顾烨制定。
再到从贞观之初就确定方向的旅程,终在时光流转间,绽出灼灼繁花,结下累累硕果。
这种变化甚至都让顾易心中生出了一股难以言明的滋味。
就是这一代代人的努力。
才终是让这苦足足跨越了如此时间的计划得以施展,他又怎么可能不感慨呢?
虽然以现代的目光来看,这一切都不值得一提。
但只要将目光放在长久的发展之上。
这一切能够为九州所带来的影响,是难以想象的,能够发展才成如今这般,其实便已经极为的难得了!
对于这些港口,朝廷自是不会放弃监管。
顾易当初在操控顾烨之时其实便已经想到了海上茂业大规模发展之后可能带来的弊端,并且留下了不少资料。
顾靖自是对这一切深以为然。
他一直都在对着一切进行着监管,就是通过御史台来控制着一切,保证着整个大唐的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吐蕃内部再次生出了动乱。
顾靖的震慑计划虽然没有完全实行成功,但吐蕃内部的矛盾与分裂在他送去了顾氏旌旗之后,终是彻底被点燃了。
这也是必然的。
吐蕃本就是部落制联盟,各个联盟之间的关系本就十分复杂。
在面对大唐面对顾氏这种庞然大物之时。
各部落之间的想法自然是也有着不同。
再加上对外扩张的压力始终都盘旋在整个吐蕃之上,就在这意见分歧之间,来自内部的矛盾便率先爆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