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总结下来就3个字 (第1/3页)
随着美7师伤亡惨重的退出战场,战场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美军部队停止前进,陆战一师和骑一师与A军、C军形成对峙。
从海面上撤退的美7师在釜山重新上岸,开始休整。
这一战,美7师可以说是被打了个大残,31团全军覆没,32团损失超过60%。
整个美7师就剩一个17团面前还有战斗力,但是他们的伤亡也超过了10%。
而此时,3兵团的3个军已经接近了前线,二总也抵达了广津一带。
志愿军反击拳头已经基本成型。
但是这一拳要打在哪里,志司却迟迟下不了决心。
目前东线战场上,敌人有两处态势比较突出。
一处是沭城,一处是迪尖里。
不过以目前志愿军的力量,还无法对两处敌人同时发动总攻,只能选择一个地方进行打击。
而现在的这两个目标,都是各有优劣。
迪尖里,紧贴着西线美军主力,拿下这里可以直接往利州方向穿插。
如果可以拿下利州,西线美军的侧后方就会遭受到重大的威胁,李奇微到时候只能全线撤退。
而且如果进攻迪尖里,二总距离较近,可以减少部队的疲劳。
但是防守迪尖里的美军已经做好了充分的防御工事,部队难以在短时间轻易拿下。
一旦迪尖里打成持久战,东西南三面的联合国军就会立刻赶来支援。
到时候局势将对志愿军非常不利。
相比之下,沭城虽然有南军两个师,但他们还处于运动状态,没有构建完善的阵地。
而且南军的战斗力,也不被志司放在眼里,如果展开进攻,志愿军可以轻易拿下。
但是拿下沭城以后,西线美军并不会受到直接威胁,整个战局也不会有根本的改变。
志愿军下一步就需要连续作战,除了要拿下沭城南部的原州以外,还得向迪尖里、利州方向进攻。
只有这样,才能威胁到西线的美军主力,迫使美军撤退。
先不说连续作战可能面临的各种情况变化,单单连续作战消耗的体力,就是一大问题。
志司想来想去,始终难以做出抉择。
最终,他分别向3兵团和4兵团发去了电报,征求意见。
结果等电报回复过来,志司更纠结了。
3兵团想要先打沭城,4兵团想要先打迪尖里,而且理由还都非常充分。
首长纠结了半天。
他内心其实非常想打迪尖里。
如果能打下迪尖里,不仅能减缓志愿军的压力,还能再一次获得包围西线美军主力的可能。
但是陈成兴那写满理由的电报,却是让他下不了这个决心。
原因很简单,首长从电报中发现了一个重要问题。
那就是迪尖里的敌军并不是之前预想的一个加强营,而是一个有着八九个营的美法加强团。
一旦展开进攻,如果24小时内无法解决战斗,这场仗就会打成消耗战。
这是首长最不愿意看到的,消耗战对志愿军极其不利。
如果是刚刚入朝,齐装满员的志愿军,他肯定会选迪尖里。
但现在志愿军已经打了三次艰苦的战役,4兵团更是打了4次。
不仅兵员、装备没有得到任何补充,就连体力都没有得到充分休整。
不客气的说,陈成兴能在西线啃下万把美军,已经非常出乎志司的预料了。
但是二总现在还有多少战斗力,首长不敢抱有太大的预期。
站在巨大的战略地图前,首长的手指在沭城和迪尖里两个地方反复划来划去。
最后,首长的心一横做出了决定。
他打算相信志愿军的力量,向迪尖里这个关键地区发出致命一击,以求一战扭转整个战局。
然而就在首长扭过头来,准备下达命令的时候,参谋长却是快步走过来率先开口了。
“收到战报,情况发生变化。”
“沭城的南军第3、第8两个师加大了攻击力度,后方部队已经全部在前线展开!”
首长瞬间咽下即将出口的命令,一把接过战报看了起来。
南军的突然进攻,使得天平一下子倾斜了。
沭城的后方已经变得十分空虚,这非常有利于志愿军穿插包围。
如果在沭城发起进攻,就有全歼南军两个师的可能。
如果能完全吃掉了南军的这2个师,同样能对整个战局产生关键影响。
毕竟单靠美军自己,是不足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