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随驾马步都部署 (第2/3页)
是出风头,而是奉旨行事,顺理成章。
“臣谨遵圣命!”李奕躬身再拜,也就不再推辞。
待他行至校场,卫士恭敬地奉上一把鎏金鸟兽纹的角弓,以及一囊尾羽修长的雕翎箭。
李奕深吸一口气,伸手接过箭囊系于腰间,又握住卫士递来的角弓,然后走到射位站定,脊背挺得笔直,身形如山岳般沉稳。
他的目光先是越过空旷的校场,精准地落在最远端的箭靶之上,那一点鲜红的鹄心在他眼中迅速放大。
李奕感受着微风拂过面颊的细微力道,判断着距离与风向。
约莫百步左右的距离,又是难度稍低的步射,对于他来说确实没有什么压力。
李奕收回目光,右手拇指戴上勾弓弦用的扳指,又在左手臂上套好护臂,左手执弓,右手的指间夹一支箭,蓄势待发。
眼见他准备妥当,一旁的太常寺官吏,当即朗声道:“弓矢既具,有司请射!”
话音刚落,李奕左手三指并拢,将沉甸甸的雕翎箭搭上弓弦,箭镞寒光凛冽。
一个标准的开弓步法摆开,左臂前伸如抱满月,右手控弦引弓如揽星河。
坚韧的弓弦在巨大的张力下,发出细微而令人心悸的“吱嘎”声,厚重的复合弓臂被拉出一道惊心动魄的弧度,积蓄着足以撕裂空气的磅礴力量!
整个校场内外,鸦雀无声。高台上的皇帝和群臣,正饶有兴致的观摩着这一切。
李奕的眼神锐利如鹰隼,瞳孔深处只剩下远处那一点朱红。
他屏住呼吸,全身的精气神在这一刻高度凝聚,汇于指尖,与那冰冷的箭镞融为一体。
手臂、肩背的肌肉在官袍下绷紧如铁石,纹丝不动。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
所有人的心神都系于那支搭在弦上、蓄势待发的利箭,以及那个如山岳般巍然不动的身影。
下一刻——
“嘣!!!”
弓弦惊雷般炸响!
一道乌黑的流光撕裂了凝固的空气,带着刺耳的尖啸,以肉眼难以捕捉的速度,如流星赶月般,直贯远方!
“笃——”
一声沉闷而清晰的穿透声从百步之外传来。
那支雕翎箭,不偏不倚,正中红心!
尾羽犹自嗡嗡震颤!
紧接着,一发未息,二发已至……三发,四发,全中靶心!
真可谓:支左屈右何大工,象弭急收如列缺。
“四射,毕!”太常寺官吏高喝一声。
“好!”“彩!”“李都使神射!”
震天的喝彩声如同潮水般轰然爆发,群臣无不抚掌赞叹。
连御座上的皇帝,眼中也流露出毫不掩饰的赞赏之色,嘴角那抹温煦的笑意更深了几分。
李奕缓缓收弓,紧绷的肩背线条松弛下来。
他转过身,面向御座,躬身拜道:“臣幸不辱命!”
柴荣朗声大笑,声音中充满了赞许:“好!四箭皆中,大吉之兆!此番南征,我大周定能扫荡不臣,开疆拓土!”
“众卿,共饮此杯,壮我军威!”
内侍早已捧上御酒,柴荣擎杯而起,群臣同举。
待李奕首射过后,禁军骁将、各部悍勇,乃至通晓射艺的文臣僚属,皆摩拳擦掌,纷纷下场试射。
一时间,弓弦铮鸣,箭矢破空之声不绝于耳,喝彩与惋惜之声此起彼伏。
宴射继承唐代以来形成的惯例,既带有强烈的军事色彩,又在政治上起到了拉拢臣僚、促进君臣关系的作用。
按规制算是典礼之一,但其实更像是皇帝请客吃饭,射箭则可以看作宴席中的娱乐活动。
箭术好的,或者不好的,都可以尽情发挥。
事实上,在崇尚武力的五代乱世中,不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骑马和射箭都算是基本功,只是侧重点不一样罢了。
毕竟射箭除了战争属性之外,本身也是古代的娱乐项目,上至达官显贵,下至黎庶百姓,谁都可以习练。
至于骑马这方面,更是不用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