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血脉相连 (第1/3页)
汉兴元年,十二月十六日。
今日是皇女刘鹓雏降生的第三日,可刘辩这位父亲,却仍未能亲眼瞧见这个初临人世的小生命。
依循皇家礼制,新生的皇子皇女,首日当由侍医检查身体,次日由太史令卜算生辰吉凶。
若孩童命途无碍,到得第三日,方能举行“举子礼”。
《礼记·内则》有云:“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帨于门右。三日,始负子,男射女否。”
若是皇子诞生,作为父亲的刘辩还要举行“射天地四方之礼”,也就是手持桑木弓,向天地和四方射六支蓬草箭。
若是皇女诞生,则不举行“射礼”。
后汉之时,“洗礼”虽未成定制,但皇室与世家豪门,皆于第三日的“举子礼”当日,令保母为婴孩沐浴,洁净身躯。
毓宁殿的偏殿内,热气氤氲。
乳母怀抱着襁褓中的刘鹓雏,站在一只盛满热水的木盆前,里面提前撒入了桃枝、兰草、艾叶、朱砂以及些许香料,煮成了一盆浴汤。
两名保母屏息凝神,手臂虚虚环护在侧,唯恐小皇女稍有闪失。
另一名乳母则手持丝巾,蘸取温热的浴汤,轻柔地擦拭着小皇女的身体,尤其仔细地清洁口、耳与手心三处。
礼毕,内侍们依制在皇宫外宫门的右侧悬挂起佩巾,昭告百官与万民,天子喜获皇女。
随即,天子赏赐亦下,乳母各得帛五十匹、钱十万,保母各得帛二十匹、钱四万。
当然,悬挂佩巾的待遇,原是贵人及以上位份妃嫔的子嗣才得以享有。
但谁让这是天子的第一个孩子呢,且如今后宫无主,位份最高者便是一众婕妤,自然也就得以破例了。
待至十二月二十日,也就是刘鹓雏诞生的第七日,经侍医再三诊视,确认刘清“恶露已尽,脉象平和”,小皇女亦康健无恙,这对母女终于得以移驾,返回汉兴宫与天子团聚。
回宫仪程亦颇繁复,需要做足准备。
刘清需先沐浴更衣,更换赤色深衣,襁褓中的刘鹓雏则需裹上五色锦缎为襁褓,母女同乘云母车,绛纱帷幔低垂,沿途御道铺设青毡道隔绝地气,宦官和武卫营军士手执桃木弓矢为前驱,驱邪逐凶。
至于刘清在汉兴宫的那座寝殿,更是提前三日便由内侍、宫女遍洒茱萸水以祛除秽气。
历经诸多繁杂的仪节,刘辩这位丈夫兼父亲,终于得以踏入殿内,与这对母女相见。
刘辩步履轻缓,心头却莫名萦绕着几分紧张,虽然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紧张,但尤其是在目光触及床榻旁那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