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这钱朕敢给,你问问他们敢收吗! (第2/3页)
不松懈对于纸张工艺的改良,那么便会如同炒茶般以不断进步的工艺,牢牢占据市场。
至于地段的竹纸和草纸,没有人能在成本上与少府相比。
刘辩虽说在纸张一项的投资上,就投入了超过一亿钱,但并非是因为采购了过多木料作为原材料,至于辅料也多是麦秆、稻草、米糠、麻布等贱物,纵然采购量大却也不值几个钱。
主要的付出,都是作为赏赐以及工坊的扩建。
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朕在自己的土地上要几根木料,又不是修宫殿所需,走的还是市舶司下辖的内河漕运船队,难道还要付钱?
这钱朕敢给,你问问各州刺史、各郡郡守以及市舶司上下的官员,他们敢收吗?
若是商贾想经营纸张,那么他们的木料供应商,没准还是少府呢,就这还如何能与自产自销的少府竞价?
翻译翻译什么叫央企!!!
而随着朝廷的这一项政令下达,各地倒是几乎没有什么抵触情绪。
相比于光和六年刘辩初摄朝政,实际上如今大汉各地的州、郡级地方行政主官基本上都换了一批,加之刘辩这位天子彻底树立了权威。
只要不严重触及百官及世家豪门利益,反对声便微乎其微。
况且纸张在这个时期产量本就在逐年增长,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对于纸张的需求量都在逐步攀升,只是受限于纸张的质量、价格才无法取代竹简作为主流文字载体。
价格低廉,轻便且文字利用率高的纸张,取代竹简几乎没有受到多少阻力就在朝廷和地方官署推行了。
尤其是大司农署,每日面对一卷卷账簿,也许某一个郡一年的收支账目,动辄就能列出整整一车的竹简。
若是需要核对,则要在一车乃至更多的竹简中来回翻找。
但纸张避免了麻烦,最多不过是多翻几本账册罢了,还能通过折角或是以小竹片书写作为书签将有纰漏之处标出,在进行总结报告以及上奏天子之时也能更加省心省力,受到了大司农署以及各地行政主官的大力支持和推广。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纸张皆由少府免费供应,所有官员除俸禄外会依据官秩发放不同等级的纸张津贴,以实物赠送给各级官员,不必国库出半个五铢钱。
大司农曹嵩自然是不遗余力地对纸张进行宣传,推动纸张取代竹简作为主流文字载体的进行。
而对这种出力却不谋利的善举,百官自然也是要大肆赞颂天子以内帑钱制纸供应朝廷、为百官谋福利的仁厚。
而既然改变了文字的主流载体,文字的书写排列自然也当调整。
过往由于竹简的排列,因此文字的书写皆是从上至下,而自右往左,则是因为右手执端、左手展卷的习惯。
但纸张则无需如此,从左往右书写,还能避免手沾染到未干的墨迹。
看着一封封从左往右进行排列书写的纸质奏疏,刘辩的心情都愉悦了许多,那一车又一车的公文换成了一迭纸质的奏疏,仿佛肩头的重担也轻了几分。
正当刘辩批阅奏疏之时,黄门冗从赵祐入内禀报,言尚书仆射羊续至。
抬眼望去,却见羊续步履蹒跚,每前行一步都显得吃力,刘辩略有些吃惊,连忙起身快步上前搀扶他落座,看着羊续连走路都不利索的模样,眉头紧蹙,关切道:“兴祖公若有要事,上疏或遣人来便可,何须亲至?”
羊续自去年入冬以来,身体状况便急转直下。
不过并非是因为什么疾病,而是身上的旧创发作。
尽管泰山羊氏是名门望族,羊续亦是当世名士,但相比治民的政绩,他的武德反倒是更为充沛。
党锢解除后,为彼时的太尉杨赐举荐担任庐江郡太守,汇集了数万青壮,两个月内便迅速平定了庐江郡黄巾叛乱。
九江郡安凤县黄巾渠帅戴风流窜至庐江郡,羊续又率军击溃贼军,斩首三千余级,生擒渠帅戴风,免除叛军罪责使还故里,并发放农具使就农耕。
又在南阳郡守任上,面对反叛的江夏郡都尉赵慈,协同荆州刺史王敏斩首五千余级。
若非羊续只有指挥数千人的领兵经验,并且刘辩在黄巾之乱前并不知晓羊续本人的充沛武德,否则当年哪有朱儁的事,他早就让羊续来担任凉州刺史了。
不过也是在领兵期间,羊续由于时常披坚执锐在前,致使身上受创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