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作为反面教材的师兄 (第3/3页)
说着他将自己写的一幅字给展了开来。
梁中直笑着点了点头算是应了,而后阴神站在这幅字面前细细阅读。
赵以孚也蹭在师父的身旁一起观看,然后越看越觉得自卑。
这字就不说了,文盛的书道足足甩他一条街。
那种笔力精湛运笔由心感觉太妙了。
而那文章更是辞藻华美令人读之如饮甘泉,比赵以孚的文采也要好得多的多。
他不由感慨,不愧是早年能够凭硬天赋就入门的师兄啊,这种文采天赋真不是常人能够比拟的。
梁中直看完了这幅作品,欣然赞道:“是幅好作品,文章华美,单论书道也足以开宗立派。”
文盛露出了一个非常欣喜的笑容,因为他知道梁中直的夸赞是真心的,毕竟有镇灵章‘作证’。
可是梁中直随之却又摇摇头道:“可惜……”
文盛露出奇怪之色,他连忙问:“请问梁师,学生这作品可是还有哪里不足之处?”
梁中直又是摇头,然后看向文盛道:“广隆,你有多久没有好好练气了?”
文盛面色有些怪异,他目光游弋片刻,便道:“梁师,这南朝早春,近些时日多是同僚友人踏春宴请,以至于有些荒废了……”
赵以孚听着也露出了奇怪的表情,他再仔细感应了一下这位师兄的状况,只觉得其真气蛰伏于丹田中,并不像自己这般于全身百骸奔腾不休。
起先他没将这事放在心上,现在再看……他立刻就想起了已经放弃了修行的另一位师兄宋玠!
单从修行的角度来看,这文盛似乎与宋玠并没有什么不同?
只是一人科举失败需要靠卖字为生,而文盛科举成功彻底‘财务自由’。
念及此处,赵以孚忽然也就没那么羡慕了。
因为他知道无论书画都只是手段,而他的目标始终是成那长生久视的仙人道!
梁中直叹息一声道:“广隆,你今岁年几何?”
文盛道:“四十有三矣。”
赵以孚听了确定,这位师兄可以当他的爹了。
梁中直又问:“不惑之年,可曾真的不惑?”
文盛茫然,他本来是觉得自己已经不惑了,可现在反而又迷糊了。
梁中直又道:“以你如今这修为,若是能维持住或可强身健体,活个百岁高龄。”
“若是继续荒废下去,甚至继续酒色亏空下去……再多十年我与君信就该来参加你的葬礼了。”
文盛一下子懵了。
随后默然。
是啊,他的人生太顺了,日子过得也太舒服了,都忘记自己是修行门派出身,是到红尘中来磨砺的。
赵以孚奇怪地问:“以师兄天资,当是能够不断收获阳和灵气才对,就算无暇修行,也不该是是这个修为啊?”
梁中直立刻对着赵以孚和颜悦色道:“痴儿,你以为阳和灵气是什么?”
“那是我们以镇灵章汇聚的别人的一丝真阳,说穿了那就是别人的东西,作为真气不如自身提炼的纯粹,同时若获取之后不常常练气雕琢,便会慢慢散去。”
简而言之,用阳和灵气堆起来的修为若是自己不练,还会自己掉回去?
这个奥秘还是赵以孚第一次知道。
其实他早该知道,可问题是他对练气之事珍之又重,怎么可能荒废修炼?
更何况后期他的阳和灵气都是用来温养经脉了,自然也没发现这个缺陷。
这时梁中直见他明白了,又毫不留情地拿文盛作为反面教材:“君信,你看广隆其实就是一个本末倒置的绝佳案例。”
“这也是我们丹青门许多弟子都会犯的错误。”
“有些幡然醒悟得早,便能够及时重拾修行从而继续追寻长生之道。”
“有些醒悟得晚……那就只能为子孙计了。”
文盛艰难地吞了口唾沫,他看了看赵以孚又看向梁中直,指着自己问:“梁师……恩师,您看学生还成吗?”
梁中直看了他一眼,然后说:“若真是一心向道,五十亦不晚。”
他顿了顿,语重心长地说:“只怕你安逸惯了没办法再守得住修行的清苦……你需记得,莫要让自己沉溺于舒适之中,当奋起啊!”
昨天又赶到了一点多才完成。今日两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