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荆南有变 (第2/3页)
举主。
“二人皆一心向汉,曾秘密联络五溪苗王沙烈,欲与苗王并举武陵、零陵二郡归汉。
“可惜,彼时五溪夷内外交困,又与我大汉使命断绝,于是并未理会二人之请。”
在场众人,除赵广知道此事外,并没有几人听说过这则消息,此时闻得此言,一时俱是面面相觑,紧接着又是精神大振。
“阎公之意,待我大汉兵临夷陵、江陵之时,荆南的武陵、零陵二郡都会举郡响应?”郑璞是聪明人,瞬间便明白,阎宇究竟为何会在此时将此事托出,又为何敢在此时将此等秘密告知众人。
这分明是陛下之意!
阎宇先是点头,而后又摇头:
“是又不是。
“荆南一心向汉者多矣,非只廖式、廖潜、费杨等几人。
“已具名为任一方者,便有十余,有为先帝尽节死命的习承业(习珍)之子习温,有同样死命的樊伷族子桂阳兵曹樊安……
“这些义士,在廖潜、费杨、习温众人主导下暗中联络,时刻准备响应王师。”
郑绰愈发振奋,道:
“大汉养士四百载,纵然离乱数十年,天下人心终究向汉!”
众人俱是应和。
一旁,郑璞却微微摇头,毅声补充道:
“文约所言甚是。
“然亦不可全然归功于大汉四百年恩养。
“自我大汉北伐以来,陛下北伐关中,克复旧都,伐吴首战,便摧破吴贼,擒俘步骘,如今在大江亦连战连捷,军势日隆。
“反观曹魏、孙权,皆已在天下人眼前显露颓势。
“所以,大汉廓清寰宇在望,混一西东可料,才是那些原本摇摆不定的墙头草们,如今愿意归义输诚的重要原因。
“而…能于短短一年时间内扭转乾坤,奠定如此大好局面,我大汉陛下之功,可谓盖世。”
众人无不由衷颔首。
话题很快越引越远。
正当众人议论之际。
一名身着五溪苗夷服饰的汉子,在两名汉军斥候的引领下,快步来到近前。
其人向着有过一见的赵广行了一个独特的礼节,递上一封书信。
赵广接过,验看封泥。
却见上面正是大汉护苗中郎将马秉的印信。
拆信阅览,赵广脸上很快露出喜色。
巴东太守阎宇思虑片刻,最后问赵广,又是什么好消息。
赵广举信而答:
“是马护苗的亲笔信!
“诸位,前番孙权僭号称帝时,已接受伪吴招抚三载有余的武陵五溪苗夷,行马护苗之策,遣使往贺!
“那孙权大概是觉得五溪苗夷已真心归附,竟真遣张弥、许晏二将持节奉礼至武陵源,要拜夷王沙烈为伪吴的苗王,授以王印。
“听说,这还是孙吴建国后赐下的第一枚藩王之印!”
一众汉将闻言,一时竟不知说什么才好。
楼船将军陈曶不屑地嗤笑一声:
“潘濬那厮,自打反戈以来,便屡屡向孙权建策,主张强力镇压武陵五溪苗夷,以绝后患。
“孙权不为所动,反而用了陆伯言(陆逊)怀柔之策加以安抚。
“如今倒好,竟异想天开,要封王了?!
“真是自不量力!
“苗人岂是健忘之伦?岂会忘了苗王沙摩柯与部族兄弟惨死吴人刀下的血海深仇?!”
赵广扬了扬手中的信纸,压低声音道:
“马护苗信中言道,苗王沙烈已依陛下与大督先前所定方略,暗中分遣得力部众潜入武陵各县。
“定于二月二,东方苍龙七宿现首之日,共同举事!
“届时,便教吴狗好好领教领教陛下与大督所谋『彭越挠楚』、『三师疲楚』之策,见识见识陛下所授十六言真法!”
赵广朗笑,道:
“若吴人自各地调遣大兵进山围剿,苗人便化整为零,避其锋芒,遁入深山!
“若吴人试图在武陵各县就地募兵,欲各个击破,届时自有我大汉马安南(马忠)出兵予以雷霆镇压!
“诚如是,必令荆南吴人首尾难顾,疲于奔命。”
阎宇面色沉稳,片刻后,开始为诸将分析着更远的局势:
“巫县已下,秭归、夷陵虽尚在吴人之手,然天险已破,我军士气如虹,克此不难。
“唯江陵一城…乃关公所亲筑,三面环江,攻城一方几可谓无尺寸立锥之地,兼之城高池深,可谓天下坚城。
“我大汉纵携胜势兵临城下,面对江陵,恐怕也无可奈何。”
其实阎宇还有一事未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