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4章:张居正:增课业,助陛下健康成长(求追读,重要) (第2/3页)
廷杖,打碎的是士大夫官员们的脊梁与膝盖。
真正敢于仗节死义的臣子,都是这个时代的悲情英雄。
唰!唰!唰!
鹅毛般的大雪,越下越大。
雪花落在官员们被打得血肉模糊、冒着热气的屁股上,怎一个惨字了得!
很快,行刑完毕。
有家仆的官员被家仆扶着回到了马车,没有家仆的官员只能互相搀扶着去医馆用药。
伤的再重,下午也不能请假。
这是规矩。
若请假,还要挨揍,且没准儿就是四十杖了。
因这场雪,一些官员的屁股上肯定会形成杖疮、冻疮,若身体差一些,可能熬不过这个冬天。
但是,这又有谁在意呢?
大明朝最不缺的就是补缺的官员。
正如小万历那句脱口而出,俨然是心里话的说辞:打死便打死了!
随即,百官与百姓四散而去。
沈念等经筵日讲官都奔向内阁值房。
……
一刻钟后,内阁议事厅。
张居正、吕调阳、张四维三大阁老坐于最前方。
马自强、申时行、陈经邦、何洛文、许国、王家屏、沈一贯、沈念等经筵日讲官站于后。
张居正缓缓起身,面色严肃地环顾四周一番后,方才开了口。
“诸位,近日咱们都倦怠了啊!”
经筵日讲官们都有些懵,不知此话从何说起。
“自今年年初,我便发现陛下对朝堂政事愈发关心,一些批词语态,颇有贤君之风,陛下聪慧,学政甚快,我觉得陛下距离亲政已经不远,此乃大明之幸,百官之幸,万民之幸!”
“然陛下毕竟没有经验,在一些朝事上易冒失,易使性,易判断有失。”
“此非陛下之错,而是我们的讲学内容已跟不上陛下成长的速度,我建议,年后为陛下增加课业,经史要讲,礼仪要讲,祖训要讲,德育要讲,君王视朝的经验更要讲,要多讲!”
“课业调整太晚,实为臣子之失。稍后我将向陛下请旨,以经筵日讲官失职之过,各减一个月俸禄,诸位可有异议?”
听到这番话,经筵日讲官们都是一脸敬佩的表情。
不愧是首辅,讲话太有水平了!
看似在言经筵日讲官之错,其实是指责小万历有亲政之意无错,但过于冒失,在朝事上胡乱指挥。
官员集聚,当着皇帝的面儿指责皇帝,算作谏君;但不在皇帝面前而说其坏话,就是犯上。
张居正把控得非常到位,谁也挑不出理来。
此番话的明面之意是:经筵日讲官教学有失,应更加尽心尽力教导皇帝。
暗中之意是:小万历做事冒失,胡乱指挥朝事,要为其增加课业,助其打好基本功,间接地让他无暇瞎指挥,保障他的健康成长。
“无异议!”众官员齐声回答道。
随即,众人便散去了。
接下来,每人在日讲课上增加一个关于“贤君之德、思而后行”的话题,就能让小万历听得耳朵生茧了。
……
午后,文华殿内。
小万历正在练习写大字,大字的内容是:思则睿,睿作圣。
此话出自《尚书》。
意为:多思考思想才会通达,思想通达了才能达到圣人的境界。
李太后之所以让他写这句话,正是因小万历做事过于冒失。
本来杖责失朝之臣,走个过场就行,也能彰显皇威。
他非要加一句:令百官与百姓围观。
虽然重惩官员也是巩固皇权的一种形式,但此举引得整个朝堂的官员不悦,就非明君之治了。
小万历使劲过了头。
小万历也非常郁闷,他本以为自己表现甚好,张居正都低下了头,没想到又被惩罚。
这时。
冯保捧举着张居正呈递的经筵日讲官自惩奏疏来到殿内。
李太后看后,直接黑了脸,小万历则是更加郁闷。
奏疏内,句句言经筵日讲官之失,其实字字都在指小万历冒失发言,惩罚不当。
张居正的表达,清楚而精准。
“臣等皆盼陛下早日亲政,然陛下乏历练,事轻率,宜令其再经世事以砥砺之。”
一言以蔽之:陛下,青涩稚气,宜多读书。
李太后将奏疏放到一边,看向冯保。
“看到没有,这份奏疏,明着训的是众经筵日讲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