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10章:消失的汤县令!沈念又见衍圣公 (第1/3页)
七月初七,五更天。
沈念、锦衣卫千户石青,外加三十余名锦衣卫,还有前来报信、熟知曲阜县情况的巷娃汤明远,一起奔向山东兖州府曲阜县。
这一趟,沈念手持密旨,行的是皇差。
即使山东巡抚赵贤也必须无条件配合他审查此事,不然便是渎职。
曲阜县距离京师约一千里。
在沈念等人遇驿站便换马,除吃饭小憩,从天亮跑到天黑的情况下,至少要四日才能抵达曲阜县。
若遇连续暴雨或极端炎热的天气,可能还会延后。
众人全走官道,一路向南。
每到一处驿站,除换马与吃喝外,还会冲个凉水澡,然后午时强制休息一个时辰,不然大家都将中暑。
饶是如此,大家也都非常疲累。
巷娃汤明远被一名锦衣卫用布条缠在背后,不然其易被甩飞。
这些锦衣卫有经常外出办急差的经验,还能适应,但沈念与汤明远却没有经历过此等强度,全靠身体与意志在撑着。
……
翌日午时,一处驿站中。
沈念冲了个凉水澡后,边喝水边靠在椅背上休息。
仅仅一日半,他便浑身酸痛,屁股与胯部似乎已不再是自己的。
这时,石青走了过来。
“沈学士,要不我们先行,您走慢一些,不然伤到身子,就是我们的罪过了!”
石清乃正五品锦衣卫千户,比沈念这个从五品侍讲学士还要高一级。
作为当下锦衣卫中最受小万历器重之人,他出差公干,地方的巡抚、布政使都对他客气有加。
不过在沈念面前,石清完全以侍从护卫自居。
他非常清楚沈念在小万历眼中的地位。
此次公差,沈念是正使,他是副使,然小万历特意交待他,一切皆听沈念的命令。
往昔,锦衣卫与文官同行,皆是代表皇权监督文官。
表面为副,实则为正。
然这次,代表皇权的却是沈念,由此可见小万历对沈念的信任与器重。
沈念想了想,道:“先让几个兄弟走在前面,抵达曲阜县后,立即打探汤县令的下落,搜集情报,但不可打草惊蛇,咱们可以稍微慢一些,但也须倾力赶路,去晚了,恐怕有意外发生!”
“好,我立即吩咐下去!”石青转身离去。
片刻后,沈念缓缓站起身,朝着门外道:“继续赶路!”
……
七月十一日,近午时。
历经四日半,沈念等人终于赶到了曲阜县县城。
正德六年(1511年),曾有民贼造反,将曲阜县城焚烧为废墟,而后明武宗朱厚照令当时的山东巡抚以孔庙为中心建筑新城。
当今的曲阜,正是六十多年前重建的曲阜县城。
曲阜的百姓很穷。
但曲阜县城却因孔子第六十四代孙衍圣公孔尚贤与第七代阳武侯薛汴,甚是繁华。
曲阜县城城内布局,皆以“尊孔”为主题而设。
全城四道城门,东门曰:秉礼,西门曰:宗鲁,南门曰:弘道,北门曰:归仁。
城内以“孔庙居中,官民环伺”为格局。
孔庙占地约百亩,乃是全城最豪华的建筑群,孔庙东侧便是足足有九进院落的衍圣公府。
孔庙以西,坐落着县衙、县学,第七代阳武侯薛汴的府邸也坐落在此处。
县城连接南北城门的主街道,名为圣道街。
街道两侧,店铺林立。
其中以书坊、书籍铺最多,基本都是孔家与薛家的产业。
他们即使没了兼并之田,依然可以衣食无忧,依靠特权通过其它方式赚钱。
在圣道街上。
谁若敢高喊一声“累累若丧家之犬”,非被人打死不可。
此县城最大的特色,就是孔家人甚多,孔家的产业甚多,其次便是薛家人。
县城的有钱人基本上都与孔尚贤或薛汴沾亲带故。
沈念等人扮作最不会被人怀疑的书商。
入城之后,率先在城西南城隍庙附近一座名为“颜回客栈”的客栈住了下来。
沈念回到客房,洗漱一遍后,立即问询汤显祖的下落。
“六月二十日,曲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