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9章:幕后主使!大明可以没有张居正,但不能没有王法(求月票) (第2/3页)
每天都在算计他。但张居正为了国家舍弃家庭,就算眼前满是陷阱,就算无数利箭射向他,他也绝不畏惧!
此乃张居正在表态:打不倒他的,终将使得他更强大。
当日午时,张居正顶着巨大压力重回内阁办公,而小万历也令人将张居正这番话传了出去。
……
就在这时。
高拱之妻张氏,高拱义子高务观被拘押到京师诏狱。
锦衣卫找到了高拱亲自撰写的《病榻遗言》原版,与京师所传版本几乎一字不差。
这说明这篇《病榻遗言》确实出自高拱之手。
高拱无儿无女。
高务观乃是他的继子,今年才刚满二十五岁,未入仕途,为人憨实。
据他交待,高拱回乡后,便一直在家中著书,而他与张氏皆不知《病榻遗言》的存在。
高拱去世前,曾交待其死后令高务观整理文集,印刻成书,但他忙于治丧,打算丧后再进行整理。
治丧期间,有一位谈吐不俗、年约五十左右的中年人深夜来到高家,自称高拱故友,希望能在高家书斋待上一夜,看一看故人的文章。
高务观见其谈吐不俗,身份应该非常贵重,当即便令他留在了书斋。
然后第二日早上,此人便消失不见了。
之后,高务观整理高拱书斋时看到了《病榻遗言》。
他看罢里面的内容后,大惊失色,当即就将此文稿隐藏了起来,根本不敢校印。
至于高拱之妻张氏,对《病榻遗言》也是全然不知,她不停哭泣,还想着朝廷对高拱举行恤典呢!
这个中年人,极有可能就是幕后操控者。
但高家这条线已断,锦衣卫只能寄希望于从那些私人书院的印制者身上找出突破口。
就在锦衣卫们忙碌着查询刻印宣传《病榻遗言》的幕后指使者时。
幕后指使者突然主动现身。
此人带着十二名十七八岁的读书人,来到正阳门外、人流最密集之处,宣称《病榻遗言》的书版出自他之手,亦是他让各地书院印制此书,并将此书在杭州、苏州、南京等地大肆分发,意在令大明两京十三省的百姓皆知此遗言。
他宣称乃是为公理而为。
他高喊着:大明可以没有张居正,但是不能没有公理!
此人的话语极具蛊惑性,不多时便引来了诸多听众,而当他道出自己的身份时,围观的书生士子们纷纷拱手行礼,高呼夫子。
这个中年人,不是别人。
正是张居正的同年、老熟人、曾经的朝堂同僚,而今大明的文坛领袖,王世贞。
王世贞,乃是有名的倒张派。
曾以对抗严嵩而出名,而后靠文章名扬天下,心怀儒家道义,引领文坛复古运动,曾官至从二品广西右布政使。
依照他的能力,但凡努力一点,与张居正关系融洽一点儿,没准儿已经入阁了。
但他认为张居正臣权过重,不宜兴国,曾以地方地震、张居正老家之事,多次抨击张居正。
外加王世贞经常考成政绩差劲,心在山水诗文而不在政事,又喜欢发表抨击朝局的言论,多次被言官弹劾。
当下正处于停职听用状态。
他当下虽无官位,但却是大明的文坛领袖,号召力非常强。
他与高拱的关系并不算好,之所以去拜祭高拱,乃是他当下之志在于编史,他想看一看高拱的文章,然后误打误撞中看到了《病榻遗言》,然后便策划了这样一个倒张局。
他在新郑高家记下《病榻遗言》的内容后,没有着急披露,而是待张居正提前丁忧归来后,先印制一番,在苏州、杭州传开,然后再传至京师。
意在利用民间舆论,使得张居正下台。
王世贞的号召力非常强,朝野上下,皆有熟人,且个人的影响力非常大。
他带着十二名年轻的学生赴京,就是拼死也要令张居正身败名裂。
他带着年轻人这招非常高。
若朝廷杀了他与他这些学生,那几乎坐实了高拱遗言的真实性,张居正定会遗臭万年。
王世贞不觉得自己是报私仇。
他认为自己在诛奸臣,寻正义,让大明朝堂恢复正常的秩序。
很快。
锦衣卫来人,便将王世贞与他的十二名学生抓进了诏狱。
然而,王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