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88章:条鞭与开海!尧东商行归公,沈念喜提新宅 (第1/3页)
正月二十日,清晨,天刚蒙蒙亮。
冬风凛冽,甚寒。
京师的文武官员、胥吏、杂役等或骑马、或乘马车、或坐帷轿、或步行,奔赴各个衙门。
歇了二十日,有官员容光焕发,步步生风;有官员则半睡半醒,两腿无力,一脸疲态,显然还未曾调整好状态。
大明门内,文武百官上衙的必经之路上。
数名御史站立如松,目光如冰般扫视着赴衙官员的仪态,有仪容不整、萎靡不振者,午时前就会遭到弹劾,甚至有可能挨板子。
官员们看到这些御史,都如同一桶凉水泼在脑袋上,瞬间就精神了起来。
……
片刻后,沈念按时来到翰林院。
他坐在侍讲学士厅的大椅上,还未曾想好要先做什么,便有内阁文吏前来汇禀。
“沈学士,半个时辰前,三位阁老已将一份内容关于一条鞭法和开海引银令的奏疏呈递到通政使司,殷阁老称陛下极有可能上午便召您议事,希望您提前做好准备。”
“好,我知道了!”沈念点头道。
沈念没想到三阁老的效率竟如此高,新年上衙第一日的早上,便将开年最重要的奏疏写完,呈递了上去。
三阁老在半个时辰前将奏疏呈递给通政使司。
不是他们半个时辰前才写完,而是通政使司半个时辰前才开门。
非密奏揭贴,奏疏都需经由通政使司,备份之后,送往司礼监,然后再交到小万历的手中。
沈念猜测,这三人定然是上元节一结束,便开始动笔了。
一条鞭法与开海引银令,看似是两条策略,其实是一件事情,许多细节都需要互补拟定。
沈念必须提前想好,以便开会时能更有效率地沟通。
与此同时。
各个衙门的官员们都陆续听说了三阁臣呈递“新年第一封奏疏”之事。
此乃一个明显的信号。
今年,所有官员都必须比去年更努力,更拼命,不然就是自绝仕途。
……
半个时辰后。
六部、都察院、翰林院、五军都督府等重要衙门的主官都接到小万历口谕,来到了文华殿。
大殿内,三大阁老站于最前方,目光炯炯。
两名司礼监小宦官将一份份三阁老联名奏疏的手抄版文书分发给了众人。
沈念认真阅读了起来。
奏疏之中,一共讲述两点内容。
其一,内阁建议自二月初一始,全国正式推行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即赋役合并、计亩征粮、官收官解,折算为白银征收。
其核心是化繁为简。
一条鞭法实施后,大明税制将会被简化、不但能减少官员胥吏盘剥百姓的机会,还能促进商贸发展,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
当然,其缺陷也非常明显。
即地方府衙容易临时加派杂税,比如剿匪时追加“剿饷”,辽东军费不足时追加“辽饷”等。
这在往常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也是官员们常言的鞭外有鞭,条外有条。
三阁老在奏疏中称,待一条鞭法推行后,朝廷必须彻底杜绝这种加派杂税的做法,并要求吏部与户部协力拿出具体的惩罚措施。
一条鞭法的另外一个缺陷,是对白银的依赖。
这也是奏疏中讲述的第二条内容:开海引银令的推行。
三大阁臣认为,当下全力开海、将“建造海军、增设海港、建造战船、商船”等一些列措施并行的话,朝廷财力根本撑不住,故而需要择其要而为之。
三大阁臣的建议是:先建造海军,同时开放主要港口,通过朝廷力量在半年内先赚取一批白银,然后再大力发展民间商贸。
另外,需要吏部、兵部、工部、户部,四部协同,确定朝廷开海的年支出费用、负责海上商贸与练兵的文官武将人选、建造商船、发展港口所需的时间与银耗等。
这简直是内阁给部堂官们布置作业。
吏部需要选有才能之官,参与到开海之中。
兵部需要选拔海军将领与兵卒并制定练兵计划。
工部需要负责建造大量的商船、战船、以及升级港口。
户部需要列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