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89章:耕耤礼与谒陵礼!内阁即将扩员 (第2/3页)
加科考避嫌。
内阁阁臣申时行担任主考官,翰林学士王锡爵担任副主考官,翰林侍讲学士沈念、翰林侍读学士余有丁、翰林修撰孙继牟、编修赵鹏程、余梦麟等人担任同考官(即阅卷官),殿试则定于三月中。
二月初一,清晨。
小万历颁布诏书,宣告全国推行一条鞭法,除正税外,杜绝所有加派杂税。
与此同时。
开海引银令开始施行,朝廷陆续派遣多名文武官员前往四大商港。
在张居正的建议下,朝廷命辽东总兵、宁远伯李成梁长子李如松为广州左卫指挥佥事,总领广州港商贸安全。
广州港也将成为朝廷今年以官商结合模式经营海外贸易的最重要港口,用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等换取巨量白银,以满足百姓纳税折银所需。
……
二月初五。
礼科给事中萧彦呈递奏疏,奏请皇帝行耕耤礼与谒陵礼。
此奏疏一出,京师各个衙门瞬间变得热闹起来。
去年年初,小万历因疹疾未曾行耕耤礼,张居正提议今年举行,此属于正常之礼。
然耕耤礼后再行谒陵礼,意义就截然不同了。
耕耤礼,即皇帝扶犁,亲自耕田,此举代表着天子对农耕的重视。
谒陵礼,则是皇帝前往京师城北天寿山,拜谒祖先。
此举体现着对“以孝治天下”祖制的重视,对帝王形象的巩固,此乃小万历登基后首次行谒陵礼,也标志着十八岁的万历皇帝已具备独立治理朝政的条件。
简而言之:谒陵礼后,小万历随时都可亲政,任何人都无理由阻止。
此奏疏内容在各个衙门传开之后,官员们议论纷纷。
有官员兴奋地呈递附议奏疏,觉得皇帝亲政后,他才不会被张居正打压,仕途上才能有所进步。
有官员左右观望,等待着附议官员占据多数之后才会上奏表明态度。
有官员觉得此刻皇帝亲政,对大明而言并非好事。
因为历来的规矩都是,皇帝亲政,顾命大臣必须请辞,不然无法彰显皇威,无法掌控权力。
但是当下的大明,离了张居正,朝堂将会出现许多意外以及难以解决的问题。
……
内阁值房,三大阁臣齐聚。
张居正看向殷正茂与申时行,道:“二位,为臣者,高位不可久居,大权不可久握,老夫辅政九载,积劳过虑,气血早衰,胡须已花白,该是令陛下亲政的时候了!”
殷正茂与申时行微微皱眉。
他们知张居正说的是实话,后者在他们面前曾多次表示:待一条鞭法推行全国,便能告老还乡了。
但是,殷正茂与申时行却不愿意。
他们深知,张居正一旦致仕,朝堂立马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阁老,当下还不是退的时候,你若致仕,那……那我也不干了!”殷正茂气呼呼地说道。
“胡闹!你的身体要比我好多了,且当下朝廷的钱袋子只有你能抓得紧!”
殷正茂任户部尚书最大的能耐就是能抓紧朝廷的钱袋子,而当下正是这个钱袋子朝外撒钱的时候,必须要控制好份量。
申时行缓了缓,看向张居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