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雷诺首站的冠军!(10K) (第1/3页)
“科斯塔,Plan B,Plan B(B计划)!”
马诺车队看到赛道上出现这种意外状况,比赛工程师紧急下达了B计划的指令。
正常情况下车队制定战术的时候,不会只制定那种“不成功便成仁”的单一战术,往往还有一个失败情况下的备用计划。
马诺车队为了科斯塔起步超车,足足准备了三套不同的方案。
第一套便是跟马格努森合作完成“双鬼拍门”,逼迫陈向北刹车退让抢夺头车位置。
第二套便是抢夺失败的情况下,为了防止自己撞车直接走缓冲区“切西瓜”,让中国佬跟马格努森两个人去缠斗或者撞车。
第三套便是这种成功一半,科斯塔没能超越陈向北,却利用内线过弯优势超越了马格努森。
马格努森身为这一届雷诺欧洲杯的名人,可以说是各自车队首要研究跟针对的对象,他的目标肯定是拿下首站正赛冠军,不可能让自己长时间屈居人后。
现在科斯塔要做的事情,便是全力提速咬住陈向北的尾流,尽可能的减少轮胎损耗。不要陷入跟马格努森的缠斗之中,被中国小子给越甩越远!
面对车队的TR指令,科斯塔此刻还处于一种懵逼状态之中,他完全没有想到陈向北会有这种操作,利用变道挑衅的方式勾引马格努森跟自己交换位置。
仿佛中国小子,提前得知了自己的想法跟车队战术。
难道说初级方程式里面,也存在着TR跟踪吗?
要知道方程式赛事里面,各支车队的语音通话系统仅存在内部加密,面向FIA的共同频道是完全开放的。也就意味着红牛车队能听到奔驰车队的语音,法拉利车队能听到索伯的队内通话。
甚至于到了后面,还出现过同一阵营的大车队,直接给小车队的车手下达指令。
比如说18年奔驰车队的领队托托·沃尔夫,公开向媒体承认在摩纳哥大奖赛时期,对印地力量的车手奥康下达了跨队指令,直接要求他给后面的汉密尔顿让出位置。
相反处于不同阵营的车队,为了防止对手知道自己的战术指令,往往会选择用A计划或者B计划这样的代号,来取代想要传递的指令内容。
亦或者对手喜欢“窃听”的话,干脆在TR里面传播假消息去忽悠,这也是围场内著名的“电信诈骗”事件。
可问题是就算在公共大频道内可以相互收听,但为了防止语音通话出现串线,依旧还细分为十几个小频道,想要收听到全部对话至少得安排十几个人蹲守。
这种“窃听”成本连F1车队都无法维持,更别说初级方程式小车队。
科斯塔想不明白,一个卡丁车履历接近空白的中国新人,为什么会如此精明。不仅识破了自己的计划跟意图,还把马格努森给摆了一道,简直不合常理!
“科斯塔,are you ok(你还好吗?)”
见到自家车手半天没有回话,马诺车队工程师再度询问了一句。
“我没问题。”
科斯塔回过神来,朝着车队答复了一句。
“执行Plan B!”
比赛工程师再次强调了一句,车队方面也跟科斯塔产生了同样的怀疑,认为是超梦车队听到了他们的队内语音。
这次用代号表明计划,没有像之前那样直接用语音说明战术。
“COPY(收到)。”
科斯塔回应了一句,然后全油门加速咬住陈向北的尾流。
现在科斯塔最担心的一件事情,就是马格努森会向自己发动进攻,那样两人缠斗就会跟陈向北的距离越拉越远,直至让中国小子最终获利。
幸运的是,马格努森仿佛突然冷静了下来,仅是跟在车后吸着尾流,进入了保胎节奏之中。
“赛道上第一梯队的车手,现在保持了一种和平的默契,中国车手北作为头车在前面引领,科斯塔跟马格努森紧随其后省油保胎。”
“我们都知道雷诺是统规制式赛车,很多时候跑在最前面并不是什么优势,反倒会成为一种劣势。”
“不知道北的长距离稳定性如何,按照这个速度保持下去的话,同等情况下他的轮胎磨损会远远比后车严重!”
赛道解说詹姆士看出了马格努森跟科斯塔的意图,既然没办法从一开始就超越陈向北,那就收敛起自己的骄傲跟狂妄,按照常规战术打“持久战”。
让中国新人来当这个火车头,想办法消耗他的油量跟轮胎!
“奥德托领队,马格努森没有进攻科斯塔,这对于我们而言不是一个好消息。”
泽野弘树神情凝重起来。
他虽然做不到如同奥德托那样了解欧洲新人车手,但陈向北看过的那份车手资料,泽野弘树同样看过。
凯文·马格努森出身赛车世家,他的父亲杨·马格努森就是一名前F1车手,只不过没有跑出来成绩,后来还去参加了勒芒24小时耐力赛。
这份家庭背景跟维斯塔潘很类似。
受到父亲影响马格努森两岁接触到卡丁车,这份孩童时期赢在起跑线上的优势,让他在低级别卡丁车赛事中砍瓜切菜,从而养成了激进跟莽撞的性格。
其实这也很正常,孩童没有成年人的理智跟克制力,佼佼者往往都很容易年少轻狂。
塞纳、舒马赫、维斯塔潘等人历史级天才,莫不如此!
按照马格努森的性格,他被陈向北戏耍,还被科斯塔给“偷鸡”,受这份气能忍?
偏偏他现在忍下来了,那么难受的就是陈向北了。
“很正常,马格努森冲动是一面,听话是另一面,他面对强势指令会选择遵从。”
奥德托淡定的回了一句,相比较泽野弘树从资料了解马格努森。
他真正跟老马格努森在围场内接触过,算是看着小马格努森长大的那个人。
马格努森只有冲动跟莽撞,没有那股不管不顾的张狂!
他会在刹车区“画龙”变线,用看似很强硬的姿态阻挡对手。
他也会轮对轮过弯,展现出自己不惧丝毫的态度。
他还成为F1历史上第一个,因超级驾照分被扣光而停赛的车手,得到了“传奇耐罚王”的称号。
但是这里面很多操作,并不是马格努森的本意,而是得到来自于车队的指令,他仅做了些脏活累活罢了。
真正骨子里面的恃才傲物,应该像舒马赫那样。
奥德托不用猜都知道,马格努森肯定是得到车队指令,让他跟在科斯塔后面吸尾流,等待着最佳进攻时机到来。
另外在围场车队很多工程师潜意识里面,他们不愿意让中国车手捡便宜,宁可放弃缠斗暂时和平相处,先做到一致对外!
“北,全力PUSH,甩掉后面的科斯塔!”
奥德托见到赛道上面“开火车”的现状,直接对陈向北下达车队指令。
“领队,才跑第二圈就PUSH,我担心轮胎到后面撑不住。”
陈向北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为了尽快提升胎温以及抓地力,选择了橡胶材质最软的红胎。
按照FIA制定的规则,方程式赛车的轮胎分为干胎跟雨胎两大类,其中干胎又分为几种不同配方的小类。
比赛中常用的有超软的红胎,偏中性的黄胎,以及最硬的白胎。
轮胎越软升温越快,抓地力越好,相对应的就是磨损速度同步大增。
正常情况下软胎的性能峰值,只能维持在十圈以内,超过了抓地力就会呈现下降趋势,磨损要再严重一点还会直接爆胎。
如果车手选择如同排位赛那样全力推进的话,软胎的峰值寿命可能就只能跑两三圈!
某种意义上这就是为什么,“保胎”在F1赛事里面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有些擅长的车手一套软胎,能跑二三十圈保持速度,硬生生比对手少一次进站耗时,从而赢得“保胎大师”的称号。
雷诺赛事总共二十圈,不进站换胎能坚持跑完就不错了。
第二圈就选择加速推进的话,此时赛车还处于重油状态,对轮胎损耗程度要大于轻油推进。
就算能跑完全程没有遭遇爆胎的最坏结果,十圈过后陈向北的轮胎性能也会大幅度衰减,很多弯道就无法再抓住地面,自然速度就慢了下来。
现在局势还行,陈向北觉得没必要这么激进。
“北,不甩掉科斯塔,他就会跟马格努森保持和平状态,尾流效应下你轮胎损耗依旧会大于对手。”
“你自己决定是让他们捡便宜,还是让他们进行内斗!”
奥德托给出了自己的理由,却没有强硬的用车队指令给陈向北做决定。
只要陈向北提速甩掉科斯塔,那么后者吸不到尾流就变相成为了头车。
那时候就看科斯塔是否还能做到“大公无私”,领跑在前面给马格努森拉尾流,减少竞争敌手的轮胎跟油量损耗。
还是说选择跟陈向北一样,拼着轮胎大幅度磨损的风险,趁机加速把马格努森甩掉!
奥德托的理念很简单,什么都不做只有陈向北一人吃亏。
甩掉科斯塔不给对手吃尾流,哪怕陈向北吃的亏可能更大,但至少大家都得一起吃亏。
老子不好过,你们也别好过!
“明白。”
理解了奥德托的意图,陈向北二话没说就是一脚地板油下去提速。
换作上辈子的他,在保守思维的主导之下,几乎不会去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现在可能是受到奥德托这老头子的影响,突出一个就喜欢把事情给搞大!
面对陈向北第二圈就推进的操作,泽野弘树跟水谷翔两人对视了一眼,颇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理论上这样搞是“大家一起死”,实际上陈向北轮胎损耗,以及爆胎风险依旧要大于对手,领队奥德托好像就从来不考虑后果的……
“赛道局势发生了变化,北在第二圈就选择提速,试图甩掉后面吃尾流的科斯塔。”
“这时候推进对于轮胎的损耗非常大,北目前保胎能力属于未知,他有信心在轮胎严重磨损的情况下跑完全程吗?”
“亦或者超梦车队准备了一停战术,还有进站换胎的打算?”
解说詹姆士都有些没看懂陈向北的操作,他就算是想要甩掉后面的科斯塔,好歹等跑到十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