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 (第2/3页)
人感激不尽。
木匠师父在邹水金家辛勤劳作了近两个月,尽管他技艺精湛,但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佳,邹水金担心无法支付木工师傅的工资。
因此,楼上的楼板只铺设了一半多一点,木匠师傅便离开了,前往其他人家干活去了。
尽管如此,木匠师傅仍然选择住在邹水金的旧房子里,只是换了个地方而已。
在新房子里,在邹水金安排下。邹建民住在右侧前面的第一个房间,而里面的房间则留给邹风英和邹伟英居住。
邹伟民住在左边前面的房间,这个房间原来是邹建民住的那间。
而里面的房间则是邹水金夫妇带着小儿子邹华明一起居住,此时的华明已经两岁了,付晒花的肚子里还怀着一个小弟弟。
原本老房子中的大房间让邹森田夫妇搬了进去,而他们原先的房间则变成了客房,这也是木匠师父暂时居住的地方。
邹建民房间的泥土墙似乎穿上了一件白白的衣裳,土墙变得白白的。明亮的窗户也用新的熟料皮钉遮盖好了,白天时里面显得格外亮堂。当然,所有的窗户都使用塑料皮代替了玻璃,这样的房子在西山地区算得上是最好的,也是最时髦的。
因此,汪土法和邹家法他们也很喜欢到他的房间玩耍。
邹国英结婚的日子越来越近,大家都开始倒数着天数。邹水根一家正在积极地筹备大女儿的婚礼事宜。
宽敞明亮的大厅里,那些漂亮的嫁妆摆放得整整齐齐,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让人眼前一亮。
嫁妆不仅数量多,而且品质上乘,令人赞叹不已。其中,那台脚踏缝纫机更是格外引人注目,它可是当今最紧俏商品,只有凭借票据才能购买到。尤其是邹国英手上戴着的那块上海牌女表,也同样彰显出她的品味和身份。
没过多久,家里开始有客人陆续前来拜访。他们带来了各种礼物和祝福,使得整个氛围变得热闹非凡。
终于迎来了迎娶的前一天,虹桥送彩礼的队伍早早地来到了家中。
他们挑着担子,里面装满了丰厚的彩礼和新鲜的猪肉。这些彩礼比其他人家的都要多出许多,让众人纷纷感叹:“老南瓜真是好福气啊!你看看她家的婆家人送来这么多彩礼……”
“是啊,西山嫁出去的姑娘中,就属老南瓜的婆家给的彩礼最多……”
大家议论纷纷,对邹国英的幸福生活充满了羡慕之情。
有人说道:“听说老南瓜的婆家在村子里算是最富有的一家,她嫁过去以后肯定能过上好日子。”
另一个人附和道:“我也听说过,他们家在村里确实很有钱,而且他们家待人接物都非常客气,老南瓜去了一定会被好好对待的。”
“可不是嘛,老南瓜这一嫁可真是掉进福窝里了!”
“哎,真希望自己也能像老南瓜一样找到一个好婆家。”
大家一边说着,一边用羡慕的目光看着那些丰盛的彩礼。
邹国英听到大家的议论,心里也感到十分开心。
另一个人附和道:“我也听说了,她老公非常勤劳,每次来西山都会主动帮忙干活做事。他不仅会帮助自己的父母,还会照顾到女方的伯父、叔叔们。这样的好男人真是难得一见。”
人们纷纷夸赞老南瓜找了个好归宿,同时也祝愿她未来的生活能够幸福美满。
妇女们碰见就七嘴八舌的议论,像一群欢快的鸟儿叽叽喳喳。
亲朋好友基本上都到了,皇岸大姑夫大姑妈彩花,河塘姑夫显贵姑妈彩云,河塘大姨大姨夫一家三个,棺山口姑夫方家炎姑妈翠红一家五个,际头山娘舅外公外婆三个,际头山姑夫正元姑妈月红一家五个,桐声的小姑夫姜论标小姑妈小红一家三个,际头山的舅公麦粒,表舅炳元,道沃源老屋两个娘舅。
这些亲朋好友的到来,让整个婚礼现场充满了喜庆和热闹的氛围。他们都是老南瓜的亲戚朋友,见证着她人生中的重要时刻。大家相互问候,分享喜悦,共同祝福这对新人。
姜论标从部队回来后被分配到区政府上班,这次结婚他也赶回来了。
晚上,大家围坐在爷爷奶奶的大堂上,听着姜论标讲述上海大前门香烟的故事。这个故事充满了浪漫和传奇色彩,情节引人入胜,仿佛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大家眼前。
据说,在上海大前门香烟厂里有个女职工长得特别漂亮,宛如一朵盛开的鲜花般迷人。她的美貌吸引了许多人的追求,但她自己却不知如何选择夫婿。于是,有人给她出了个主意:将写好的纸条放入香烟中,如果谁有幸抽到这包烟并前往上海找到她,她就会嫁给他。
最终,这包烟被一个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