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4 (第1/3页)
没过几天,西山生产队所有需要抽烟的人都用上了自己做的烟斗,这种新烟斗不仅轻便,而且方便携带,最重要的是价格便宜,完全可以满足人们日常吸烟的需求。
相比之下,以前那种古老而笨重的老烟斗则显得过时了,因此被人们逐渐淘汰。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关即将来临。学校里的老师们也开始忙碌起来,为迎接新年做准备。
其中,老师们最为关心的便是猪圈里那几头肥壮的猪。这些猪可是老师们的福利之一,也是他们辛苦工作一年后的回报。
此外,还有一些茶叶、茶籽等,但这些都比不上猪带来的喜悦。毕竟,一头猪能够让老师们过个好年,还能分到不少猪肉。因此,对于这些老师来说,年猪是他们最期待的事情。
与此同时,生产队里的社员们也同样期待着年终的分红。分红是每个农民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决定了他们这个年能否过上好日子。
一年的辛勤劳动成果都体现在这一笔分红上,如果分红少,意味着他们可能要过一个艰苦的年;如果分红得多,那么这个年就会变得更加丰盛。
因此,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分红都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对于邹水金一家来说,分红似乎与他们并无太大关系。由于家庭条件困难,无论生产队分得多少红利,他们都无法得到任何份额。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生产队能够借给他们更多的钱,以缓解生活压力。
在这个关键时刻,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而努力奋斗。
这笔冤枉债像一座沉重的大山一样压在邹水金身上,让他喘不过气来,每天都过得异常辛苦……
然而,自从姜论标从部队转业回到地方并在区委工作后,情况逐渐有了好转。虽然不多,但姜论标每年都会给予邹水金一些经济支持,这使得她们的生活得以维持下去。
如今,姜论标在张湾乡从事企业相关工作,生活条件更是有所改善。
邹小红深知大哥家中的困境,因此在今年早早地就准备好了一些年货送去大哥家。这些年货中包括带鱼、食用油等各种食品和生活用品。
姜论标原本是在区委工作,但由于他的小姑妈与母亲之间存在婆媳矛盾,导致两人关系紧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姜论标毅然辞去了区委的工作,回到了家乡张湾乡,投身于当地的企业发展事业。
他一手创办了张湾乡汽水厂,尽管这只是一家乡镇企业,但福利待遇却相对较好。此外,他还开始涉足乡里的木材生意,并负责经营管理小料加工厂。由于他能力出众,所以承担的责任也相应较多。
随着生活逐渐改善,姜论标的家庭经济状况越来越好。考虑到家里人口众多,现有的四个房间无法容纳八位成年人和两个孩子,他决定建造一栋新房子。
在一个特别的日子里,邹小红和她的丈夫姜论标一同前往娘家,给父母送去了丰盛的年货。这些年货不仅包括给父母准备的礼物,还特意为三位兄长准备了一份。
晚饭后,姜论标和妻子与几个哥哥坐在一起,共同商讨建房事宜。姜论标说道:“各位哥哥,你们都清楚咱们家的情况。我想盖一座新房子,希望能跟大家商量一下……”
邹水根笑着说:“建新房可是一件大好事啊!咱们家最不缺的就是劳动力,建房这点事儿压根儿不需要请外人帮忙,光靠咱自家人就能轻松搞定。”
邹小红感激地说道:“那就辛苦大哥、二哥还有小哥啦。”
邹水金拍着胸脯保证道:“放心吧,冲墙(建土墙)这活交给我和水根就行了,木匠活儿你们家都在行,我们也懂一些,至于粗工,那更是不在话下,大家都会干。”
邹森田看着自己的儿女们如此齐心协力,心中满是欣慰,忍不住说道:“崖酿见踏锅赶为朋,崖心里虎古兴…(我看见大家这么团结,我心里很高兴。)”
邹水根紧接着提议道:“依我看,等过了年,挑个好日子,选个好地基,然后再找个黄道吉日动工。”
姜论标连忙说道:“位置我已经选好了,就在岭背村光玉家旁边那块我家的菜地上。”
邹水根听后,不禁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地说:“那个地方不错,视野开阔,是块风水宝地,房子建在那儿再好不过了……”
邹森田语重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