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时间与很多变化 (第2/3页)
逢思索着,看向自己属性,经过三个月的闭关大数据,还有自身的感悟与修炼,目前的体质是【137】
车长世界的最后体质是147。
还差10点。
哪怕知识已经消化的差不多了,但如今现实还有9个月,应该能追平。
如果追平,那就是自己于现实两年内,单靠知识与现实大数据,硬生生追平了一个4级世界30年的传奇天赋强化。
想想就觉得激动,因为算是‘同步’了!
那么接下来,现实里也能开前路了,当然,更多是脉络上的前路。
毕竟下个世界是5级成长世界。
再加上一年现实内的知识底蕴,自己可能又该成妖怪了。
……
回归第125天,冬。
这日。
张逢结束了闭关,出了卧室,想看看最近都有什么事。
因为自己是闭关,他们也不敢打扰。
所以就算是有什么大事,但只要不是基地要爆,那么都不会通知自己。
这也是张逢只要一闭关,就只想安安稳稳的修炼。
虽然有点我行我素,但也纯粹一点,不然正在闭关时,或者顿悟时,忽然这个事,那个事,只会更糟心。
只是,张逢却不知道。
在老刘他们看来,先驱的闭关,完全不是我行我素。
相反,先驱的闭关,那就是人类的闭关!
先驱的突破,那就是人类的突破!
所以先驱的闭关,这是事关人类文明进展的重大闭关!
真的,只要基地不爆,那就不能打扰张总闭关。
现在基地上下,就是这么一个默认。
因为随着太阳z1的展开,他们尝到甜头了。
整个上下方基地,还有国内的军工,国企,以及一些顶尖企业,已经装备上了z1技术。
这完全不要电的能源,还有节流下来的低能源开采,劳动力与部分研究力的大幅度解放,是即刻就体现出来了。
要是再等z1电池实现大幅度的量产,那么计划部所说的一切,都会慢慢变为现实。
但官方虽然是尝到甜头了。
只是全球上的其余官方,却非常之急。
迫于民众压力,还有其余一些压力。
现在国外是拿出一箱又一箱的先进技术,想要换取关于z1电池的制造工艺。
这个事,也一直在搁置,各方扯皮。
老刘他们是想等到张总这位‘创造者’出来,然后在商量这个事。
同样在今天。
张逢刚出门联系老刘,老刘就说起了这些事,以及一些全球局势。
反正就是关于各行能源和乱七八糟的一堆。
张逢一边共振,一边听到他好像是说完了,最后就点道:“我只管技术和练武,剩下的就交给你们了。
我分不出来那么多的心思。”
“……”一句话把老刘说懵了。
感情他说了几个小时,张总就愣是没听进去一句?
然后他只能无语的去找计划部与相关单位了。
但也知道,数据中心关于局势上的事,是他要和指挥家们拿主意了。
“张总,关于全球技术交换的事情,我就定了,其余关系您的事,我再和您联系。”
老刘走之前,还说了这么一句。
然后,又过两个月。
张逢看到基地内的一些器材换了,换成了其他国家的一些顶尖‘封秘’计算技术。
数据中心的算力,又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
这日,张逢还看到1号综合大厅人更多了,并且更忙了。
因为国外很多厂子,都开始为大夏制造人体机能测试仪器。
包括国外的数据库,也和这边开始对接。
并大夏有专门的武部负责人,也开始往国外驻扎。
现在的大夏数据中心,也可以称作(全球数据中心)
尤其张逢也看到了好几位国外的顶尖科研人员在基地内出现。
这也是张逢前一段研究科学,看过一些科学报道,继而对他们一些人眼熟。
但在此之前,基地内其实也有一些国外的科研人员,只是远远没有这些人的‘咖位’大。
而他们的到来,可以提升数据中心的部分高端‘研究力’。
只是他们这两天到来的第一件事,都是想要见自己。
……
也在回归的210天晚上。
张逢正在办公室里一边共振,一边思绪发散的时候。
滴滴—
桌子上的座机响了。
张逢接通,对面传来老刘有些沙哑的声音,
“张总,出问题了,那些各国来的一些顶尖科研人员们,一直看不到您,有的人都开始心情低落了,我怕时间一长,有的人要抑郁。”
张逢现在大半年没出门。
再加上这些人都是为张逢而来,想要跟随先驱,为人类的新时代努力。
但如今先驱却不出面,再加上他们背井离乡,这就让他们有一种自己为何而来的‘迷茫感’。
其中大部分人还好,有很强的承受能力。
小部分人,就是那种狂热的‘粉丝’,单纯就是为了张逢而来。
“我都说国外的宣传有问题。”张逢听到老刘说起这些事,倒是笑了,“他们国外把我吹的太神了,什么上帝,什么太阳神。
这使得部分人,已经敬我如神,不是单纯的跟过来做事了。
他们现在的一些人,更像是信徒。
这其实是不好的。
因为归根结底,他们信仰的应该是‘高级知识’,而不是我。”
张逢说到这里,又摇摇头,“也不对。
因为我已经把高级知识具象化了,甚至可以说,我已经是高级知识的化身。
那么……
对啊,他们信仰的到底是谁?”
张逢陷入疑惑了,感觉这是一个哲学上的大难题,或许还要把这个课题发给研究哲学的顶尖学家们,让他们帮自己一块分析。
但老刘听到张总的疑问,却是随便一句道:“如果您就是知识,知识就是您,那您不就是智慧之神了吗?
这已经不分彼此了。”
“诶?”张逢听的一奇,再次笑道:“我忽然理解了一句话,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要不是你这句话,我估计得想好久。
看来不管是知识,还是别的,都是不能闭门造车。
否则一个很简单的问题,都可能会陷入无限的假设循环。”
……
当晚。
张逢和一众国外的科研人员见了面,然后就看到了一张张激动的脸。
并且在往后几月。
国外得到电池技术后,又增加了好几条测试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