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人民幸福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 (第2/3页)
是感激与敬意。
人群中,一个老者颤颤巍巍地走上前,“扑通”一声跪下。
“多谢公子和这位壮士为我们百姓做主,老天有眼,让我们遇见你们。”
其他百姓见状,也纷纷跪地叩谢。
“老婆,你有什么冤情,都可以跟我说。”
扶苏扶着第一个向他跪下磕头谢恩的老人说道。
“公子,您不知道这酷吏在这已有多年根基。”
“他是在这里经常鱼肉百姓啊!我们真是苦不堪言。原本朝廷定下的杂税是三成,他偏要我们交到五成。”
“这要是赶上丰收之年,我们倒还有余粮给他,这若是老天不开眼。我们没有余粮,哪怕我们不够吃,他也会把粮食争走,我们没钱交税,就只能卖地,去其他有钱人家打长工,或者直接做他们的佃户。”
“公子,你一定要为我们做主啊!我只想问问老朽,有生之年还能不能看到我们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呢?”
扶苏看着跪倒一片的百姓心中五味杂陈。
“父老乡亲们快快请起。你们的呼声我已听见,等我此次返回咸阳定会跟父皇好好说明此事。”
“往后大伙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百姓们的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齐声高呼。
“公子仁义!”
扶苏忍着心痛,在众人的注视下忙不跌的翻身上马。
军队再次向前放前行。
李齐深知扶苏此次到长城监工并非是始皇帝对扶苏的历练。
而是始皇帝厌烦了扶苏对他劝诫,将他扔到了这长城偏苦之地,好让他清醒清醒,不要满脑子都是知乎者也仁义大道理。
始皇帝觉得秦朝从商鞅变法开始便崇尚法家思想,用严苛的法律治理国家。
不管你是王侯将相还是平民,只要犯法都会被受到惩处。
可是战乱过后,不应在运用如此严苛的法律来治理国家。
如此严苛的法律只会激起人民心中的反抗精神,而并不会让他们真心实在的归顺。
倘若扶苏不回到咸阳以后再去找始皇帝说起此事定会被骂的狗血淋头。
说不定使皇帝会更加对扶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