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陵寝低语 (第1/3页)
牧州共有四郡二十七县。
玉狐狸王莹口中的大墓,位于漳河郡偏远的妙泉县境内。
妙泉县地处偏僻,境内人烟稀少,并未开通飞舟直达航线,因此李默只能先乘坐飞舟,前往相对靠近的漳河郡的郡城,再骑马前往那处大墓。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州府安乐城虽然在漳河郡内,却并非是漳河郡的郡城。
乘坐在前往郡城的飞舟上,李默流露出深思之色。
晋国的因果之道,认为凡事皆有因果,因此开发出了种种神通、秘术,跻身为中原六大国之一。
然而夏国的堪舆之术,也同样是基于因果之道所开发。
坊间传言。
夏国的堪舆之术,可分为搬山、御岭两派,并形成了所谓的隐秘组织。
其中的搬山派,起源已不可追查,内部组织成员也极为神秘,多为夏国五域的高层人物,拥有测算天象、寻龙定金之力。
因牵扯因果,不为外人所知。
而御岭派,则是各国的习武之人,在接触到堪舆之术后,自发组织而成,几乎人人都可自称御岭派的人。
其堪舆墓穴的方式,则是依靠双脚踏遍山河,俗称撞运。
但对于御岭派之人而言,并不认为这是撞运,而是前人种因,自己得果。
至于两派所探墓穴,大体可分为三类。
一者为近代修士的私人洞府。
这些洞府的主人,因为种种原因,发生了变故。
有些是在外面意外陨落,有些是修行期间未知原因法力反噬而亡,总之这些私人洞府,因为在外界无人知晓,然后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沦为了后人眼中的陵寝。
此类墓穴数量繁多,也是堪舆者们最容易接触到的墓穴,并且开墓后一般不会有危险,收获多寡因人而异。
二者为上古修士们的地宫陵寝。
许多典籍都有记载,大约在一万年前至五千年前的漫长时光内,大量人族修士由于未知原因陨落,因此留下了许多规模宏大的地宫陵寝。
所以这段时期已经被许多现代修士从上古时期单独划分出来,列为了中古时期。
在此期间,山海界人族肯定遭遇到了某种大敌。
此类墓穴数量不少,是所有堪舆者都渴望打开的墓穴,开墓后往往会存在各种危险禁制,收获多寡,因人而异。
三者为上古宗门遗迹。
这类遗迹的时间,往往定格在五千年前左右,也就是中古时期的末尾。
在极其短暂的时间内,山海界人族似乎经历了一场浩劫,大量上古宗门沦为历史,人族化神期以上的高阶修士,也是在此阶段之后成为传说。
自此之后。
山海界再也没有出现过炼虚期以上的修士。
此类遗迹极其稀少,乃是所有修士梦寐以求的宝藏。
传言此类墓穴,开墓后必然牵扯因果,往往是看似没有危险,却会伴随种种厄难不祥,传得神乎其神,颇为惊悚。
“九江雷龙周泰堪舆到的墓穴,多半是一位上古灵照山修士的墓穴,而非中古时期的陵寝,也就是说至少有一万年以上的历史了。”
李默的推测不无道理。
毕竟若是中古时期遗迹的话,他区区一个山贼,就算是修行到了后天境,最多也就是堪比低阶练气修士罢了,即使经过漫长时间,守护阵法禁制急剧削弱,他擅自进入墓穴也几乎不可能幸存下来。
而若是堪舆到了一个近代修士的墓穴,应该不太可能出现《灵照剑谱》这种古代之物。
根据种种典籍描述。
上古时期的山海界,天地灵气浓郁精纯,修行资源充裕富庶,高阶修士强悍繁多。
一些未能参悟大道的高阶修士,寿终正寝后的陵寝规模往往异常宏大,但内部的阵法禁制却往往较为薄弱,甚至是没有,似乎要以此化身所谓的机缘造化,供后人参拜搜寻。
由此可见古代修士们的安逸祥和。
而到了中古时期的陵寝,则往往伴随着诸多凶险大阵禁制,显然是在防范某些敌人,修士的心性也在潜移默化改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