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大王的恩情说不完 (第2/3页)
高欢听了,问道:
“进度如何?”
“进度不快,他们一直在骂人,骂得可难听了。”
高欢不以为意,笑道:
“骂得是谁,怎么骂的?”
“他们骂得是斛思椿、贺拔胜,说他们这两个敕勒老狗,昔日不过是他们鲜卑人的奴狗,如今怎敢欺凌主人?”
就在洛阳城重建之时,一项由丞相府、太尉府牵头,在大魏新任皇帝元宝炬主持下的运河工程正式启动。
“没有骂陛下的?”
“有,但是少,骂陛下可是要杀头的。”
“那秦王呢?”
“倒是不曾听到。”
高欢听到了这里,忽然笑了起来。不过笑罢,他的目光之中却是深藏忧虑。
“主公,你为何如此关心这条水渠?”
“这可不是一条水渠,而是能够贯通河北的漕运通道。”
段韶听闻之后,依旧不明白,问道:
“这不是好事么?”
高欢对于段韶,还是特别看看中的,不只是因为他是自己的外甥,更因为他身上的才具和品性。
“你说自汉末以来,邺城为何一直是河北都会?”
段韶听着这个问题,想了想,答道:
“邺城是重镇,攻守具备,又是钱粮聚集之所。”
高欢点了点头,道:
“可若是这条水渠贯通之后,邺城还会是河北的钱粮聚集之所么?”
段韶经高欢这么一说,看着高欢身前的地图,忽然明白了。
“不会,这条水渠若是开通了,河北各州郡的钱粮可以直接运往洛阳,不用再绕道邺城了。”
“正是如此!”
从老曹家开始,邺城一直是河北第一城。历代修建的人工渠,也都是以邺城为核心修建的。
高欢看着一经点播就通晓关要的段韶,越发欣赏。
“邺城亦会如河北其余州郡的城池一般,不再是王业之基。”
“那我们该如何,想办法阻挠这事?”
段韶情急之下说着,高欢却是斥道:
“不可胡说!”
段韶哑口不言,高欢却有些无奈,道:
“只要能与永济渠相连,邺城纵然不是王业之基,亦可兴盛。”
——
金镛城。
百尺楼上,李爽面前,斛思椿跪坐着,面色恭敬。
“本王前些时日身体微恙,不能理事,听侯景说,你曾来找本王,有何要事啊?”
“尔朱氏为祸以来,洛阳宫室败坏,金镛城亦不免。秦王居于城中,有所不便,在下那日找秦王,便是为了此事。”
李爽摆了摆手,道:
“如今洛阳城要重建,一应事务繁巨,不必再偏劳丞相了。”
斛思椿却不曾就此算了,而是拿出了早已经准备好的建筑图纸,道:
“秦王仁德,可百尺楼简陋,我等臣僚如何能看秦王居于此地。我与一众臣僚已然商议过了,将城中损坏的宫殿重新修复,疏通水道,于池中浮岛上重建主殿,以飞楼阁道相连。”
李爽道:
“如此,岂不是耗资靡费,偏劳百姓?”
“不耗费,一应花费都是自我以下,一众臣僚自愿捐献,绝不偏劳百姓,甚至是陛下都说,愿意缩减宫中用度,先为秦王修建宫殿。”
“你既然你都如此说了,本王再推却就不好了。”
斛思椿听完之后,满脸激动,好似这满朝文武捐钱是给他修宫殿一样。
“秦王如此,实乃社稷之福。”
李爽点了点头,道:
“这是从汉中送来的茶,你尝一下。”
茶早就有了,不过以前茶叶和菜叶也没有什么不同,煮羹、入药、熬茶汤,很少有人清饮的。
斛思椿看着眼前杯中的茶汤,端起杯子喝了一口,感觉味道醇香,并没有加入葱、姜、桂皮等辅料,不觉得新奇。
他很敏锐的感知到,制茶的工艺变了。
斛思椿放下了茶杯,就听李爽道:
“听闻你和贺拔胜启奏陛下,要开一条从洛阳到幽州的运河?”
斛思椿躬身道:
“在下思量漕运不便,鲜卑战俘又在洛阳生事,故而想到了此两难自解之策!”
“如此,也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