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浪成于微澜之间 (第2/3页)
日渐缩水了。
    但在看完魏哲的告身后尚书台索性将这个烂摊子扔给他了。
    一来自然是这个带方令压根没有什么士族子弟瞧得上,正好可以用来酬功。
    二来也是因为魏哲确实合适。
    毕竟他不仅会打仗,还恰好是辽东人,适应辽东气候,熟悉当地风俗,再合适不过。
    由此可见,洛阳朝堂上的诸位公卿治国理政的水平还是有的,只要不牵扯到个人利益,他们通常都能做出最佳安排。
    但对于这个封赏魏哲觉得满意,有些人却不这么觉得。
    ……
    话说黄巾之乱平息后或许是感觉万事大吉了,宦官们便又开始作妖了。
    本来按照皇甫嵩报上去的军功,傅燮封侯都绰绰有余。
    可赵忠张让等人记恨他战前所上的《请诛中官疏》故意从中作梗,凭空诬陷傅燮,幸好天子还记得傅燮的上言,不加问罪,但也不封赏。
    有功之士却不得赏,不知道有多少人闻之心寒!
    傅燮本人倒是还好,并不因此就背弃天子。
    可是听到魏哲的赏赐后,傅燮却觉得是自己连累了他。
    因为在他看来魏哲的功劳足以征辟为郎中,入宫为天子执戟。
    而这才应该是没有根底的汉室良家子最正统的入仕流程。
    纵观本朝百余年历史几乎九成太守都有此履历,便是董卓也不例外。
    于是临别之时,只见傅燮颇为歉意的拍了拍魏哲肩膀道:
    “日后倘若遇到难事,可来洛阳寻我。”
    说罢他便带着两个老仆萧索的离去了,倒是让魏哲哭笑不得。
    他倒是不觉得自己被傅燮连累了。
    再说了,入宫为天子执戟哪里有治理一方自在。
    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次日曹操离开时竟然也找上魏哲。
    “倘若遇到难事,日后可来谯县寻我。”
    说罢曹操便豪迈一笑,潇洒的带着一干锦衣骑士疾驰而去。
    曹操自然不会有什么内疚的感觉。
    他只是觉得魏哲是个人才,加上孙坚没招揽成功,便随手抛出橄榄枝。
    当魏哲想明白这层意思之后,也就没有放在心上。
    当然,像魏哲这样的幸运儿不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