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又一步闲棋 (第1/3页)
    “厚钢板那自然更麻烦,热处理什么的难度都要高一档,日常民用最多的还是薄板或中板。”工程师如是答复道。
    “制造战车使用的装甲钢呢?”商克又问。
    “那个啊,要用专门的硅锰镍特种钢,轧成型以后还要对表面进行硬化处理。”
    “目前都算薄的,以后还要更厚。”
    工程师疑惑道:“四十公厘(毫米)?那就更麻烦了。”
    目前,各大列强所装备的坦克装甲厚度都很薄,比如伊凡罗斯的BT-7为22毫米,而瓦尔兰德的III号坦克B/C型才15毫米。
    因此,在这位工程师看来,更厚的装甲至多也就是比现在主流的翻个倍。
    看来大家的想象力还是不足啊。
    商克无奈地笑道:“不止,八十吧,甚至一百,能造不?”
    工程师懵了,感觉商某人在胡说八道,要知道重巡洋舰的主装甲带厚度也才一百多毫米罢了。
    “造当然也能造,只是更加的麻烦。”他说。
    一般来说,5~25毫米的钢板被划分为中板,25~100毫米的称为厚板,超过100毫米的称为特厚板。
    厚度每上升一个档次,就必须使用更大型的轧机,许多工厂没这个能力,因此产量就会受限。
    当然,轧制装甲钢只是一条路线,另一条发展路线是铸造装甲钢。
    轧钢的优点很明显——因为经过重压轧制,质地更紧密,强度更高,抗弹能力更好。
    铸钢在制造时更容易——向模具中浇注钢水即可,但是抗弹能力弱些,并且品控困难,容易出现沙眼和空隙。
    商某人肯定倾向于前者,反正本国工业体量摆在这,没什么可担心的。
    走马观花的看了看,他向陪同的一名经理提出了自己的来意。
    “陆军现在装备的战车使用的装甲钢性能怎么样?我能看具体指标吗?”
    “行啊。”后者不假思索地同意了。
    “不要批文?”
    “指标没那么严,您也是校官了,按规定是可以看的。配方才是大秘密,那才要批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