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岁月是把杀猪刀(二更) (第2/3页)
四年间,真的将《季考岁试法》推行下去,淘汰了一批不合格的监生,还能摆平各路关系,没有处处树敌,这份能力连嘉靖都有所关注。
严世蕃笑容却很谦逊,好似经不住夸赞,两颊还有些羞涩,又摆出推心置腹之态:“《季考岁试法》并非我朝之制,早在唐朝太学时期就有了,每隔一段时期进行考试,合格的留下,不合格的淘汰,然制度如此,真正执行却难之又难!”
“国子监作为官方最高的学府,里面免不了有着滥竽充数之辈,那种单纯混日子的倒也罢了,以父荫混个资历,等到年纪够了再补个官,但一些举荐进来的就不好办了,拉帮结派,一片歪风邪气。”
“家严铁腕整治,绝不姑息!”
“而有淘汰的,自然就要有补录的,家严在位时,补录的监生也以才华见长,然近来,却就近选拔补录的人员……”
海玥听到这里,终于明白了。
原来是等在这里。
补录!
严嵩确实淘汰掉了一批最差的监生,但同样也补录进来了不少监生。
想想也知道,后世是互联网时代,招生信息一查,条件清清楚楚,现在的国子监补录学子,不可能宣扬四方,要去监内报名,才能去应试。
能知道这个消息的,都不是简单的人士。
就这点,海玥也大概明白,严嵩是怎么淘汰掉监生,还能安抚住各方的了。
换了一种方式举荐,既整顿了内部的歪风邪气,对外又更显公平公正,让人挑不出理来。
手段高啊!
关键是严世蕃还把黑锅扣在现任的国子监祭酒头上,他倒是不相信,严嵩在位时,没有利好京师士子。
严世蕃眼见海玥眼神有异,还以为他是为了这个机会感到欣喜,微笑道:“海兄,五日后会有新一批淘汰的名单出来,约有十位,当天补录报名,报名限制百人,人满后即刻开考,当场取录……”
“多谢。”
海玥道:“我会提前去国子监门口等待。”
严世蕃关切地道:“海兄还有两位友人吧?每月都有数额,大致都在十人之数,以三位的真才实学,势必能得偿所愿,得入国子监!”
“承严兄吉言。”
海玥拱手。
严世蕃眼珠转了转,又补充道:“不过此事还有一个小小的阻碍……”
海玥道:“愿闻其详。”
严世蕃轻叹:“两广之地终究不比中原,岁贡名额少之又少,家严在任时便力排众议,增加了人数,可许祭酒继任后,却又将岁贡变了回去!”
按照制度,国子监的贡生一般分为岁贡、选贡、副贡、优贡,细说起来挺复杂,但大体上,就是地方学政定期从府、州、县学的生员中按资历与成绩选拔,国子监祭酒的喜恶,都相当程度决定各地的名额。
毫无疑问,对待岭南学子的态度,两任祭酒就有些小差别。
如今的国子监祭酒叫许诰,是一位花甲之年的老者,弘治十二年的进士,也曾反抗过刘瑾阉党乱政,一年多前接替严嵩的职务。
众所周知,前任干得太好,会给现任极大的压力,不是谁都有萧规曹随的气量的,许诰就想要消除严嵩留下的影响力,树立自己的威风。
但无论是在国子监内部,还是士林的风评上,他都逊色了严嵩许多,自然而然的,前后两任的关系就有些龃龉。
当然严世蕃不会这么说,而是特意挑出了岭南的岁贡名额,那任何一个出身当地的人,都不会舒服,同时也难免有所紧张。
如果现任祭酒真的不喜岭南学子,万一补录试过,还是被刷下来怎么办?
严世蕃提出了解决办法:“所幸主持补录试的是林助教,他为人向来公正,我会向他关照……”
“这却是不必了!”
海玥摇了摇头,语气坚定:“我求的是一个公平入试的机会!”
他只想求个公平,并不愿意走关系,开后门。
但许多时候,唯有走了关系,开好后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