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剥皮替身的真相(一更) (第1/3页)
“明威!明威!人拿到了!”
国子监一心堂内,严世蕃匆匆走入,到了面前坐下,语气里既有激动,也有些许忐忑:“不过我直接驳了顺天府衙那边的面子,那姓沈的推官来得太迟了,郝氏不该给他们,就是免不了得罪霍大京兆……”
风光之后,严观政又有些忐忑起来。
大礼议新贵如日中天,想到去年初入国子监时,自己还躺在地上博取霍韬的好感呢,这回居然当众抢功,是不是太嚣张了些?
海玥反倒不以为意:“东楼做的很好,一切以查案缉凶为主,不该退让时,绝不能有半分退缩。”
严世蕃大为惊喜:“明威当真是我的知己啊!我就是要跟罪恶斗争到底的!”
海玥很清楚,这家伙当时必定是上了头,得意忘形。
但他既然让严世蕃去,就做好了这样的准备,不在意和大礼议新贵产生一些矛盾。
因为这对于一心会是好事。
嘉靖毕竟是藩王继位,硬生生将皇权从杨廷和集团手中夺过来,哪怕年轻时励精图治,也特别喜欢玩弄帝王权术。
这种权术没什么高深莫测的,说白了还是自古以来的那一套。
信息垄断、分权制衡、扶弱抑强、恩威并施、神话皇权、卸磨杀驴等等。
其中分权制衡、扶弱抑强,就体现在嘉靖朝的几位实权首辅身上,两两之间都形成了死仇关系。
张璁是杨廷和的死敌,夏言是张璁的死敌,严嵩将夏言送上了断头台,徐阶将严嵩父子送上末路。
嘉靖乐于如此,这样才能避免有权势的臣子之间紧密联合,将皇帝架空。
在这种心理下,一心会如果与当权的大礼议新贵接近,反倒是大大的失分。
嘉靖如今推行新政,尚且离不开张璁、桂萼、方献夫等一众重臣,但小小的一心会还不是说散就散了?
当然也不必刻意疏远。
比如桂载,之前国子监一案中,双方本就亲近,没必要刻意拒之门外。
那就显得太精明了,甚至把嘉靖的把戏看明白了,也不行。
现在这样正好,先将关键证人送入府衙,再入汤府强势拿人,既体现出一心会的能力,又与霍韬那边产生了一定的良性竞争。
严世蕃放心了,开始讲述具体过程,尤其强调汤家还在府内,为郝氏准备了一个替身,末了道:“汤沐身为大理寺少卿,视我大明律法为一纸空文,当真可恨!”
海玥道:“汤家父子具体作何反应?”
严世蕃冷笑:“汤达如丧考妣,吓得腿都软了,汤沐那老物还挺有底气呢,冷冷地看着我们,也不过是一个区区的大理寺少卿,我看他怎么死!”
海玥微微凝眉:“不要小觑此人,郝氏现在关在刑部的牢狱?”
严世蕃道:“明威放心,看守牢狱的人都是家严安排的,赵文华也亲自守在那里,他还等着这起案子翻身呢,绝不会让郝氏被灭口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