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新的百官之首 (第2/3页)
一日在朝房值班时,甚至昏晕过去,不省人事一天多,眼见病情如此严重,嘉靖这才允许其回家调养。
现在张璁的病没有严重到那个地步,朱厚熜同样舍不得对方离开。
但至少在嘉靖朝革新的事业里面,张璁不再是唯一的人选。
所以就连奏疏的最后,都有一番话:
“然新政未竟,如逆水行舟,臣观吏部尚书严嵩,器识宏远,谋国至诚,于新政诸法,皆能斟酌损益,务求实效。”
“若陛下任之首揆——”
“一则以清流之望平息朝争;”
“二则以务实之策延续革新;”
“三则为陛下育后继良才。”
“臣残躯如风中烛火,唯愿归老瓯江之畔,夜夜北望宫阙,临表涕零,伏乞圣鉴。”
……
“少师为了新政,当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张璁与严嵩的矛盾,人尽皆知。
这也是朱厚熜乐于见得的事情。
他哪怕对张璁再信任,当看到对方大权在握,执掌朝政,压得群臣抬不起头来的时候,也会感到不安。
所以得有制衡之人的出现。
原本选定的是夏言。
但后来严嵩的崭露头角,更是一个意外之喜。
因为张璁能推行的新政改革,严嵩也能办到,且手段更加沉稳温和。
如此番灭安南,收交趾,于江南催缴钱粮的分歧上,严嵩的办法就更加成熟,让明军有了充足的后援补给。
也是此战过后,严嵩的朝堂威望,已经完全不逊于之前还立主速胜的张璁,双方的矛盾彻底激化。
据说大礼议一方的言官谏臣,这段时日可是没少想弹劾严嵩及其党羽,都被张璁按下。
朱厚熜静观其变,本以为是张璁准备蓄势一击,给予对方好瞧,结果竟迎来了乞骸骨与举荐,连他都大为意外。
“严嵩……真能接替少师之位,替朕维持住朝政么?”
此时朱厚熜的指尖微微用力,奏本边缘被捏出一道皱痕,眼神里闪烁着复杂之色,御笔批复却是拒绝。
正如三辞三让,即便嘉靖愿意让张璁致仕休息,三次拒绝的礼数也是必须要走的,这是对于一位首辅的尊重。
而在此过程中,朱厚熜也要考虑清楚,新旧执政班底的交替。
“黄锦。”
“奴婢在。”
“唤严嵩入宫!”
外面下雨了。
又是入夜。
但严嵩来得依旧很快。
寒冬的雨敲打着琉璃瓦,这位次辅的官靴踏过乾清宫前犹带水痕的金砖,在烛火下,躬身趋入殿内。
“老臣严嵩,叩见陛下!”
朱厚熜没有让他立刻起身,而是露出审视之色,看着这个人。
杨廷和、杨一清之流,在他心里都不是真正的首辅,一直以来,张璁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群臣之首。
现在要换了。
朱厚熜习惯于让臣子制衡,但此时此刻,竟有些不适应。
严嵩真能做的好么?
殿内檀香袅袅,铜漏声声,掩不住天子锐利的视线。
严嵩身着半旧的官袍,花白的发丝整齐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