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七章 啊 ……对对对,重八你说的都对! (第2/3页)
,后面再根据老四让人编修的,有选择的来做一些。”
朱元璋满脸是笑,这抄自己家儿子作业的感觉就是爽!
这感觉,简直美滋滋。
至于说,只逮着老四一个人可劲的薅羊毛,会不会把老四薅秃了?
朱元璋这个亲爹表示,薅秃了也无妨。
反正这些东西,后面老四也用不到了。
既如此,反倒不如提前让他这个当爹的给做出来,也算是另外一种程度上的孝敬了。
“……咱家老四还注意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他认为,家给人足、斯民小康是天下治平的根本。
所以,他大力发展和完善军事屯田制度和盐商开中则例,保证军粮和边饷的供给。
并派夏原吉治水江南,疏浚吴淞。
在中原各地,则鼓励垦种荒闲田土,实行迁民宽乡,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进生产。
并注意蠲免赈济等措施,防止百姓破产,保证了赋役征派。
通过这些措施,永乐时赋入盈羡。”
怕自己家妹子,没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朱元璋想了想自己所记的一些永乐盛世的数据,开口道:
“永乐三年,全国税粮31133993石,这是连续第三年保持在三千一百万石以上的税收。
此外,从永乐元年起军卫屯田的收入,也达到高峰23450000石。
在永乐二十二年间,税粮总入达691312600石,平均岁入超过三千三百万石,而且总的趋势是增长的。
这是有明一代的颠峰时期。”
居然这么多?!
马皇后闻言都有被惊到。
此时,她的脑海当中忽然间冒出来了两句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重八所言老四开创的永乐盛世,和开元盛世何其之像!
永乐盛世,名副其实!
老四被称为永乐大帝,也同样是理所应当。
朱棣一生不弱于父,马皇后想起重八所言后世对于老四的这句评价,觉得愈发的正确,格外的有道理。
自己家老四,当得起后人的这句评价!
“老四能开创永乐盛世,绝非偶然,为此他做出来了很多的努力。
比如靖难之役后,淮以北鞠为茂草,生产受到了严重破坏,大批百姓流离失所。
老四着手恢复民生、蠲免赋税,下令山东、北平、河南遭受战祸的州县,有无法耕种的百姓,免去三年的差。
不曾被兵祸乱的地方,也与直隶凤阳、淮安、徐州、滁州、扬州一同蠲免秋夏税粮?
其余直隶府州、山西、陕西、浙江、福建、江西、湖广、两广等地方,各蠲免一半。
建文四年七月初一日以前拖欠的一应钱粮、盐课等一并免除。
河南、山东、北平、淮南北流移的人民,令他们各还原籍复业,需要的种子牛具,令官府给付。
建文年间废除的北方学校依旧开设,不令其废弛。
不仅如此,老四还一再劝民于田亩,千方百计地招抚流民复业。
老四一即位就遣人四出,招流民复业,要他们尽力田亩。
永乐元年十一月,老四对户部臣子说,老百姓不得已才背井离乡,已经复业的,地方官要厚加抚恤,未复业者,悉心招抚。新垦田地,停征其税。
老四还特地颁布诏令,各地都不得对逃徙的老百姓治罪。
流民复业后,有的地方官向他们追征累年拖欠的粮刍,老四听后很生气。
遂对户部臣说,百姓不得已才逃亡,及其复业,田地荒芜,农具种子皆无所出政宜周恤之,乃复征其逋负,穷民如此,岂有存活之理?!
自今逃民复业者,积年所负粮刍,悉与羯免!
老四的这些做法,使大批流民很快回到田间,让残破的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
由于连年战争的影响,不少地方的土地大量荒芜,无人耕种。
那些战争较少波及的地方,例如江南和山西的某些地方,则又显得人多地少,有的人甚至无地可耕。
为了使百姓和土地相结合,使大量的荒地得以开发。
老四也像咱一样,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移民……”
“老四真是好样的!重八,咱们生了个好儿子啊!”
马皇后双目之中简直都要冒出星星来了,那叫一个高兴。
自己家老四当真是好样的!
当上皇帝之后的所作所为,当真实完全超出了她的所想所料!
给的惊喜实在是太大了!
朱元璋闻言,也同样是用力点头:“妹子,你说的对,老四干的确实好,真不愧是咱俩的儿子!
咱家老四做的事儿,还不仅仅只有这些。
老四对各地方官吏要求极为严格,要求凡地方官吏必须深入了解民情,随时向朝廷反映民间疾苦。
永乐十年,老四命令入朝觐见的地方官吏五百余人,各自陈述当地的民情,还规定不言者罪之,言有不当者勿问。
之后,老四宣布谕户部,凡郡县有司及朝使目击民艰不言者,悉逮治。
对民间发生了灾情,地方上要及时赈济,做到水旱朝告夕振,无有雍塞。”
“好!老四做的好!
等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