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四章 皇帝正在静静的看着你 (第2/3页)
庸的同时,也失去了再去找胡天赐去玩的心思。
最近这段时间里,处处捧着胡天赐,给这么个傻子玩,可是要把他给累坏了,只觉的恶心。
以前觉得胡惟庸很可以,值得结交,自可以忍着恶心做事。
可现在发现胡惟庸居然是这么个货色,那他又何必去处处捧着胡天赐这么个玩意?
……
朱亮祖做来了?
听到这么个消息之后,胡惟庸那是一点儿都不意外。
就知道朱亮祖会来找自己。
不过,和朱亮祖的怒气冲冲不同,胡惟庸整个人都显得的很是淡然,带着一些悠然自得。
这事不和他的利益有直接相关,甚至于如此一来对他还有利,他自然能有此等心态。
他起了身,朝着屋外而去,亲自迎接朱亮祖。
而在跨过门槛之时,原本他脸上的那些笑意,风轻云淡等等,一下子就消失了个无影无踪。
整个人看起来心情都显得沉重。
“永嘉侯。”
他望着朱亮祖率先开了口。
朱亮祖原本是怒气冲冲,恨不得把胡惟庸的头给拧下来。
可真的见到了胡惟庸之后,也只能将这些情绪都给压下来,不敢真这么做。
毕竟对方可是丞相,他真要把他的头给拧下来,影响太大了,接下来自己别想落一个什么好。
头也肯定会被皇帝给拧下来。
别管是谁,什么身份,敢在这个时候干出这种事情,都只有死路一条。
“胡丞相。”
朱亮祖点了点头,声音和态度与之前和胡惟庸相见时相比,冷淡不少。
胡惟庸像是根本没有察觉到这些一样。
“永嘉侯,走,咱们这边来。”
说着,便在前面亲自引路。
朱亮祖也没有多说什么,跟着胡惟庸前行。
没过多久,便来到了一处屋子。
“这次的事儿,怪我,是我在此之前妄言了。
之前与永嘉侯说的头头是道,结果事到临头,却出现了这么大的偏差。
都是我的过错,永嘉侯心里难受,怪我,我认。”
胡惟庸落座之后,亲自给朱亮祖斟茶,开口说出了这样的一番话。
态度很是端正,该认错就认错,没有丝毫丞相的架子。
朱亮祖军中沙发出来的人,性格上面也倒是有些遇强则强,吃软不吃硬。
此时听到了胡惟庸说出来的这些话,一时间反倒是让他了满腔的怒火都消失了不少。
没有接着对胡惟庸开怼。
“胡相也是一片好心,见我在京师闲置,一直没什么好去处,这才与我分说。
而且胡相当时的分析,在我看来也很有道理。
这事儿胡相也只是与我进行了一番分析而已,真正做主的人也不是胡相,也不能真把这些怪到胡相头上去。
我朱亮祖倒也不是什么不知好歹的人。”
不把事情怪到胡惟庸头上,那还能怪到谁头上?
朱亮祖没有说,但在场的两人懂的都懂。
“你这么说,我就更惭愧了。
这事儿我是真没帮上忙。
我若不与你说这些,你到还能心态平衡一些。
现在发生了这种事,着实是我的罪过了。”
胡惟庸心里面高兴,表面上却对此进行认错。
三言两语之间,就已经把朱亮祖给拿捏了。
可见他对朱亮祖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该如何来应对,早就已经做了相应的准备。
不然,做不到如同现在这样举重若轻。
轻易就把朱亮祖对自己的愤恨,给转移到了皇帝那边去。
“其实,这事一开始时,我并没有猜错。
还真就是按照我所猜想的这样进行的,皇帝是真准备把永嘉侯你给调到广州那边,进行坐镇。
徐达,邓愈,李文忠,冯胜等这些人都有事情要做,剩下的人里,永嘉侯你最合适。”
胡惟庸压低声音,一副要说一些关起门来的话的样子。
此言一出,顿时就让朱亮祖目光为之一凝,心神触动很大。
果然,前来见胡惟庸,是能从胡惟庸这里得到一些内幕消息的。
这件事,真的如同自己所猜想的那般,不会太简单。
“是冯胜还是那汤和,在里面做了手脚?”
他望着胡惟庸出声询问。
他更偏向于汤和。
毕竟汤和是老早就跟着朱元璋的,而且这家伙更是朱元璋的狗腿子,对朱元璋很忠心。
在朱元璋那里的地位,甚至于比徐达还要高。
但迄今为止,汤和却没能封国公。
这主要是当年,带兵攻打占据蜀中的夏朝明玉珍的时候,汤和作为一军之主帅,事情做的并不好,指挥不当,差点酿成大祸。
所以在后面论功行赏之时,汤和只捞了侯爵,没有封国公。
当然,在一些人的猜测里,朱元璋会把汤和给定个侯爵,还有一个原因,是要用汤和来压一下众多被封侯爵之人的不满。
以汤和的功劳,以及和皇帝的关系,尚且也不能得封国公。
那么这么多封了侯,觉得自己功劳很大,应当封国公的人,也会无话无话可说。
就这有汤和坐镇,廖永忠尚且对于他不能得封国公之事,心中不服。
后面更是闹事儿。
如此看来,似乎也很能印证这么个说法。
但是,对于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