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清妖 > 第55章 别闹,发工资了

第55章 别闹,发工资了

    第55章 别闹,发工资了 (第2/3页)

决,尤其老太爷死的那一年白莲教起义已经达到高峰,不仅迫使清廷调动全国大半军队前往镇压,也让清廷的财政彻底为之破产。

    所以,反贪,不是把贪官一杀了之,而是要把贪官的赃款全部起出来。

    光杀贪官,却起不出赃款,这贪还不如不反。

    查抄,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财政增收办法。

    知府这个级别的贪官赃款,绝对顶得上几十万普通人骑电瓶车不戴头盔的罚款。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可不是《儒林外史》一句戏言。

    凤阳是贫困地区,但李源这个知府每年的养廉银有三千多两,加上其俸禄,三年下来合法收入在一万两左右。

    超出这个数目,李源就有问题。

    鹰狗处那帮侍卫在京里负责养狗喂鹰,名义上是有品级的侍卫,实际就是帮打杂的闲散人员,压根没几个人看得起。

    可一旦这帮人出了京,那就很吓人了,因为人手一件黄马褂。

    赵安看中的就是这帮侍卫够唬人,所以将逼问赃款一事交给庆遥去办,只要庆遥他们能把李源的赃款起出来,用什么手段他不管。

    李源最宠信的小妾马氏最先熬不住鹰狗处这帮人的残忍,交待丈夫在安庆钱庄有存款四万多两,此外在安庆、徽州均购置过“豪宅”。

    李源的钱粮师爷则招供他曾多次奉李源之命,将七万两银子通过各种途径汇到了其泰州老家。

    光这两笔确凿赃款就将近十二万两,继续深挖有可能更多。

    没什么说的,赵安立时动用藩台大印写了条子,命人持李源私人印信到安庆钱庄提取赃款,并查封李源在安庆、徽州等地的豪宅。

    交待取款之人若钱庄不愿配合,则马上拿他条子到藩台衙门调兵把钱庄给抄了。

    钱庄主事真要铁了心不配合,赵安不介意在金融界也拿几颗人头立立威。

    又以安徽布政使身份行文江宁布政使司,要求江宁方面能够派员协同安徽方面共同查抄李源的泰州老家。

    江宁布政福昌现在一心紧跟赵阿哥,打个招呼就可,何以还要这么官方的发个文件去呢。

    因为跨省查抄只能由刑部发文主导,地方是无权这么做的。

    赵安不想福昌惹上麻烦,就得给福昌发一份正式文件,他这边再上奏老太爷强调对贪官污吏的查抄有助于缓减安徽灾情。

    潜台词就是朝廷如果实在无法给安徽提供足够救灾粮款,那他这个暂署藩台只得动用特殊手段从特殊途径获取。

    一个知府能查抄十几万两出来,把安徽官员抄个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估计都能抄出安徽一省的赋税总入出来。

    按老太爷的尿性,只要不是让他拿钱出来肯定批准。

    如此,就能规避程序上的违规问题。

    为了救灾,一切特事特办。

    李源书房里倒没发现什么大额银票和价值连城的古董什么的,只有两箱宋代的藏书。

    赵安随手翻了几本便没了兴趣,推开窗户却见不远处的墙角系着一头黄牛。

    好奇之余问房中某个配合工作的小吏:“衙门里怎么有牛的?”

    那小吏朝窗外看了眼,陪着小心道:“回大人话,这牛是知府大人用来养身子的。”

    养身子?

    细问之下方知这凤阳知府特别好吃牛肉,所以衙门后厨常年备有活牛,现杀现烹,即使灾情如此严重,也不能误了知府大人这一喜好。

    “倒是有胃口,却不知孟婆的汤有没有牛肉汤好喝。”

    赵安轻哼一声,命人将这牛牵出去卖给城中富户换些粮食,继而便要去衙门的户房了解府库存粮情况,外间凤阳同知安德顺却一脸慌张的奔了进来,说是城中驻扎的凤阳营兵哗乱了。

    营是绿营的一级指挥体系,一营兵约200到500人,主官为正三品参将,其下设汛,每汛兵30到50人左右,由正六品千总或正七品把总指挥。

    营以上是协,一般由总兵或副将直接指挥,通常在千人左右。

    再上面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