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清妖 > 第58章 白莲者,可驱使

第58章 白莲者,可驱使

    第58章 白莲者,可驱使 (第3/3页)

才督促各府州县建立团练以防不测。

    然而现在看来,这白莲教很有可能与流民合流,形成所谓捻子。

    小股十几二十人,大股一二百人,为首领头的都是持小刀的凶悍教徒,单独应付起来容易,可若叫这大大小小的捻子聚在一起可就麻烦了。

    沉思片刻,便要拟文调拨绿营进驻亳州、蒙城肃清捻子,却接到暂署安徽布政使的赵有禄紧急公文。

    说宿州境内发现白莲教徒活动,以“劫莲将至、大明复兴”蛊惑灾民,希望巡抚大人速调抚标精兵进驻宿州配合当地营兵清剿白莲教。

    “赵有禄在宿州?”

    朱锡经有点奇怪,不是说赵有禄一直在凤阳指挥救灾么,怎么突然就跑到宿州去了。

    不过宿州、蒙城、亳州相距不远,亳州、蒙城有白莲教活动,宿州出现白莲教也在情理之中。

    着急之下认为白莲教公然以复兴明朝为口号,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匪徒,而是奔着颠覆大清江山社稷去了,当火速调派重兵进剿才是,必要时候甚至还要上报两江总督,请求派出江宁八旗协助绿营。

    然此时陈宁却突然说道:“老师,学生于京中也曾听闻过白莲教众昼伏夜出,所行之事非匪非民,恐系另有驱使的说法。

    “另有驱使?”

    朱锡经不解什么意思,白莲邪教一直是历代王朝严防死守的大敌,因为这帮人专门造朝廷的反,这另有驱使是何意。

    朱珪看了眼陈宁,目光却是有些复杂,儿子不知这另有驱使何意,他又岂能不知。

    事实上,世人多以为白莲教乃民间邪教,与朝廷水火不容,实际朝廷一直在暗中利用白莲教。

    当年雍正年间发生“曾静案”,世宗雍正爷为铲除吕留良思想余脉,便暗中纵容白莲教成员散布“吕氏门生勾结妖人”的谣言。待民间舆论沸腾后,朝廷再以“平定邪祟”之名出兵镇压,既清除异己又赚得民心。

    本朝乾隆爷登基后,白莲教在临清造反,事败后余众活动范围转进漕运河道,恰逢朝廷整顿漕帮,因为漕帮在李卫手中壮大到难以控制,已经严重威胁皇权,时任漕运帮主王降祖之死传闻便是白莲教徒所为。

    但朱珪在上书房行走时却从《军机处录副奏折》中看到过时任军机大臣刘统勋称漕帮帮主之死为“民匪相激,顺势而为。”

    这份奏折有乾隆爷的朱批:“脏水要泼,但别脏了朕的手。”

    由此分析当年白莲教南下与漕帮争斗,很有可能是朝廷引导的结果。

    原因是漕帮被李卫“收编”,帮众骨干皆有“编制”,几万运军也为漕帮掌握,明面上朝廷很难对漕帮动手,更休说处死漕帮的帮主。

    但有了白莲教这把刀,那就杀人于无形了。

    不过朝廷对这把刀同样也忌惮,因而一直要求地方打压白莲教,发现一起查获一起,但有些地方官似乎私下里也在“利用”白莲教,毕竟白莲教的大部分教众也是为了私利,而不是真要铤而走险拿脑袋造反。

    前番那白莲教徒洪宝便招供白莲教的两大头目刘之协和宋之清因为分赃不均内讧,导致宋之清北上河南认了个瞎子当师父,指刘之协这个“正统”教主是篡位,双方彼此指责互不合作。

    现在安徽境内活动的白莲教徒多是刘之协的人。

    这刘之协是不是真要造反,现在也很难断言,不过那些捻子却是要马上打压的,不然闹出什么大乱来他这巡抚更不好跟朝廷交待。

    不过

    针对亳州、蒙城、宿州均发现白莲教徒活动的事实,朱珪沉思片刻终是决心调所辖抚标精兵北上,只不过并非如暂署布政赵有禄所请调精兵入宿州,而是前往亳州。

    亲自写了封密信要人快马送亳州知州董正荣,信中要求对方肃清境内捻子,若无法就地围剿也要协助抚标将捻子往东边驱赶。

    东边,是宿州。

    把人驱到一个地方集中剿灭的意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