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清妖 > 第61章 朱珪朱珪,朱归朱归?

第61章 朱珪朱珪,朱归朱归?

    第61章 朱珪朱珪,朱归朱归? (第2/3页)

   不合作,旱灾迟早会结束,上了两江总督衙门黑名单的谢、杨二人,难不成真以为搭上白莲教就能保他们平安不成。

    百里云龙出发时,赵安又授其“盐漕本是一家”的理念,即百里云龙可透露其是漕帮人员,但绝对不能透露安徽现在的藩台大人是漕帮的分舵少君。

    百里云龙漕帮身份曝光并无危险,因为赵安兼任的督粮道本就是和漕帮打交道的衙门,管辖的运丁就是清廷给漕帮的半军事化编制。

    有漕帮人员在粮道大人手下做事再正常不过。

    为了“洗白”谢、杨这两个被两江总督衙门通缉的大盐枭,赵安给娄老师写了封信,让其劝说总督大人支持其对盐枭的招安,同时又给京师的老太爷发去急奏。

    急奏内容主要是关于近期对白莲教徒查办和深挖的成果,同时夸大了被亳州方面驱赶到宿州的“捻子”力量,断言大量白莲教徒的涌入会导致宿州爆发白莲起义,而他这个身处漩涡中的暂署藩台尽管全身心投入救灾防乱,可手中却无多少兵马可用,因此不得已向老太爷奏请“以匪制教”,通过招安收编皖北地区的“贼匪”应对有可能发生的白莲教起义。

    理由是不招安盐匪,则盐匪肯定会被白莲教吸纳,到时敌之力量多上一分,官府力量则少上一分。

    又言安徽境内的白莲骨干多是外地潜来人员,这些人于安徽本地经营时日不多,根基不稳,因此迫切需要和地方强人、匪徒、奸小结合方能形成力量与声势。

    “以匪制教”就是针对白莲教在安徽发展的一剂猛药,使其无法在安徽扎根,进而避免白莲教利用灾情煽动灾民造反。

    三阳教“交通员”刘宝供词亦附急奏一同发往京师,不过赵安隐去了三阳教已经与谢、杨等盐匪勾结一事,只将三阳教原是混元教,教主刘之协乃刘松大弟子,今年以来刘之协等人一直在亳州地区活动情况加以奏报。

    仍旧没有对大量灾民涌入宿州有什么抱怨,只请求朝廷能够再次协调周边省份给予安徽钱粮支持。

    急奏发出时,涌入宿州境内的灾民已经多达十数万,为了减轻州城压力,赵安派出大量人员在各地交通要冲设立赈灾点,然而因粮食不够使得这些赈灾点很难容纳大规模灾民,因而大量灾民还是向着宿州城涌来。

    宿州存粮已经到警戒线,以致赵安给江宁布政福昌、江苏巡抚福崧这两位省级大员的求救信中只有三个斗大的字——“急,急,急!”

    另一则比灾民还要急的消息传到了赵安这里,泗州境内出现大量蝗虫,“蝗灾”已经成形。

    十旱九蝗!

    由于安徽境内持续近一年的旱灾导致河湖水面缩小,给蝗虫产卵提供了大量场所,而干旱环境下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速度、繁衍速度都呈倍数上涨,如今已是八月下旬,便在泗州首先酿成“秋蝗”大灾。

    泗州方面的报告说蝗虫铺天盖地,以致太阳都被遮挡,人在其中就如被群蜂包裹,仅凭人力根本难以灭蝗,本就不多的植被被蝗虫瞬间啃食一光。

    当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

    旱灾、蝗灾、朱珪的算计、饥饿的灾民、蠢蠢欲动的白莲教.

    全赶在一块了。

    赵安精疲力竭,第一次产生无力感,甚至生出摞挑子不干的念头。

    然而,两千万灾民容不得他摞挑子。

    反清大业更容不得他有半点懈怠。

    独自于屋中呆了半个时辰后,赵安忽然笑了。

    一封封给各方人士的书信从宿州发出,信中只有一个请求——看在大清的份上,给兄弟我弄一些菜油来!

    为何要菜油?

    蝗虫有毒,不能水煮生吃,但若用油炸过之后则会变成富含高蛋白的“肉”。

    蝗虫多到可怕,可灾民同样也是黑压压的令人看着窒息。

    只要把蝗虫变成能吃的“肉”,百姓的力量将强大到老天爷都为之震惊的地步。

    京师,两则消息传到了军机处。

    嘉亲王之子、十岁的皇孙绵宁在随祖父承德打猎时竟然用箭射杀了一只鹿,结果皇帝大喜,当场命人赐绵宁黄马褂、花翎。

    这则消息不足以令军机处震动,因为在此之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